入山思水秀,涉水忆山青。
吴门两兼更双绝,致我清跸为延停。
朝来天平翠色在窗牖,复得经营惨淡传神手。
二八冠景旧标名,两三具法新结搆。
望中峰姿峦态无不有,岂必一一穷林薮。
巉巉万笏朝天阊,彷佛万方玉帛咸来王。
入山思水秀,涉水忆山青。
吴门两兼更双绝,致我清跸为延停。
朝来天平翠色在窗牖,复得经营惨淡传神手。
二八冠景旧标名,两三具法新结搆。
望中峰姿峦态无不有,岂必一一穷林薮。
巉巉万笏朝天阊,彷佛万方玉帛咸来王。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对吴山美景的深刻感受与赞美。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山川之美与人文之韵的和谐统一。
首先,“入山思水秀,涉水忆山青”,开篇即以山水相映衬,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与思考。接着,“吴门两兼更双绝,致我清跸为延停”,通过“吴门”这一特定地点,强调了此处风景的非凡之处,让诗人驻足流连,不愿离去。这句中的“清跸”可能是指皇帝或尊贵人物的车驾,暗示了此地风景之盛,连尊贵之人都愿意停留欣赏。
“朝来天平翠色在窗牖,复得经营惨淡传神手”,描述了清晨时分,天平山的翠绿景色透过窗户映入眼帘,仿佛是艺术家精心描绘的画卷,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这里不仅赞美了自然景色的美丽,也暗含了诗人对艺术创作的敬仰。
“二八冠景旧标名,两三具法新结搆”,通过对比“二八”(即两位或两组)与“两三”(即三两处),表达了对传统与创新并存的赞赏。这里的“冠景”、“标名”、“具法”、“结搆”分别指代了对景观的命名、对传统的尊重以及对创新的追求,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文化双重价值的深刻理解。
“望中峰姿峦态无不有,岂必一一穷林薮”,进一步扩展了视野,强调了山中各种形态的峰峦都尽收眼底,不必一一去探索深林密薮,暗示了自然界的丰富多样性和无限魅力。
最后,“巉巉万笏朝天阊,彷佛万方玉帛咸来王”,以“万笏朝天”比喻山峰排列整齐,直插云霄,形象地描绘了山势的雄伟壮观。同时,将此景象比作“万方玉帛咸来王”,既表达了对山川之美的赞叹,也隐含了对四方来朝、天下归心的盛世景象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吴山十六景之一“万笏朝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悟和对艺术、文化价值的深刻认识,同时也寄托了对理想社会的美好憧憬。
二难不在机云下,犹记联翩入洛来。
方喜朱弦将迭奏,忽惊白璧已双埋。
守曹参法曾传髓,效玉川诗亦夺胎。
愁绝象贤肇家传,夜窗三复有馀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