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素自是高唐物,莹如秋水宜设色。
何人画此畎亩间,二三老人若相识。
茅屋萧条古树下,农务未殷牛在野。
或怜鸲鸲脱笼絷,或弄狝猴笑真假。
老翁政自如儿嬉,高髻襁负相扶持。
古时枌社祀田祖,移馔高亭随所宜。
抱瓮初来未贮酒,亦有生鹅宛延首。
村优竞携乐具至,犬怪鸡惊儿拍手。
拄杖出门欣见宾,杂花满庭生好春。
岁时无事得如此,击壤何必非尧民。
骑驴过桥殊矍铄,携具荒陂来赴约。
定知张果千岁人,游戏人间共杯酌。
尺素自是高唐物,莹如秋水宜设色。
何人画此畎亩间,二三老人若相识。
茅屋萧条古树下,农务未殷牛在野。
或怜鸲鸲脱笼絷,或弄狝猴笑真假。
老翁政自如儿嬉,高髻襁负相扶持。
古时枌社祀田祖,移馔高亭随所宜。
抱瓮初来未贮酒,亦有生鹅宛延首。
村优竞携乐具至,犬怪鸡惊儿拍手。
拄杖出门欣见宾,杂花满庭生好春。
岁时无事得如此,击壤何必非尧民。
骑驴过桥殊矍铄,携具荒陂来赴约。
定知张果千岁人,游戏人间共杯酌。
这首元代诗人虞集的《题村田乐图》描绘了一幅生动的乡村生活画卷。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乡村的自然风光与淳朴的民风。
首句“尺素自是高唐物,莹如秋水宜设色”,以“尺素”比喻画作,赞美其如同高唐的美景,清澈透明,色彩宜人。接着,“何人画此畎亩间,二三老人若相识”则引出画面中的主要人物——两位老人,仿佛是熟悉的朋友,置身于田野之中。
“茅屋萧条古树下,农务未殷牛在野”描绘了乡村的宁静景象,茅屋与古树相映成趣,牛群悠闲地在野外吃草,展现出一幅和谐的田园风光。接下来,“或怜鸲鸲脱笼絷,或弄狝猴笑真假”通过动物的活动,增添了画面的趣味性,同时也反映了村民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状态。
“老翁政自如儿嬉,高髻襁负相扶持”描绘了老翁与孩童之间的温馨互动,体现了乡村社会的和谐与亲情。随后,“古时枌社祀田祖,移馔高亭随所宜”提到了古代的祭祀习俗,展现了乡村文化的深厚底蕴。
“抱瓮初来未贮酒,亦有生鹅宛延首”描述了村民在准备宴席的情景,生鹅的出现为画面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接着,“村优竞携乐具至,犬怪鸡惊儿拍手”描绘了村民们带着乐器前来参加聚会的场景,以及动物们的反应,充满了生活气息。
“拄杖出门欣见宾,杂花满庭生好春”表现了主人对客人的热情欢迎,庭院中繁花似锦,春意盎然。最后,“岁时无事得如此,击壤何必非尧民”表达了诗人对这种无忧无虑生活的向往,认为即使不击壤(古代的一种游戏),也能像尧民一样享受生活的乐趣。
“骑驴过桥殊矍铄,携具荒陂来赴约”描绘了骑驴过桥的场景,展现了村民的活泼与精神焕发。而“定知张果千岁人,游戏人间共杯酌”则以传说中的长寿仙人张果,比喻那些在人间游戏、享受生活的长者,强调了诗中所展现的乡村生活的美好与和谐。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乡村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元代乡村社会的和谐、淳朴与生机勃勃,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方式的向往和赞赏。
白日上东山,晴光射西崦。
西崦山人开晓关,一襟煖翠浓如染。
门前流水玉虹明,树上啼莺金羽轻。
自扫落花客初到,共题修竹诗先成。
十载战尘迷道路,西崦只今成久住。
移竹春深长子孙,种梅晚岁为宾主。
丈夫扬眉天地间,山林朝市俱等閒。
出为公卿入为士,古人高节非难攀。
闻君近年深闭户,乌帽青灯读书苦。
剑寒新淬冰雪光,松老终无栋梁具。
西崦山深竹径微,我来欲共薜萝衣。
一朝富贵逼君去,燕雀空羡冥鸿飞。
昨夜南京,今朝北岳,倏焉忽然。
遇洞中有酒,渴来好饮,君山作枕,醉后高眤。
出入无迹,往来不定,半似痴呆半似颠。
随身处,有一襟风月,两袖云烟。人间漂荡多年。
又排办东华第二筵。
把玉楼推倒,种吾琪树,黄河放浅,栽我金莲。
击碎珊瑚,翻身蓬岛,稽首虚皇御座前。
无难事,功成八百,行满三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