囊琴披鹤向山中,鸟自歌时花自红。
一榻浮云飞不到,庚申常守万缘空。
囊琴披鹤向山中,鸟自歌时花自红。
一榻浮云飞不到,庚申常守万缘空。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超脱的山居生活画卷。诗人陶益以“囊琴披鹤向山中”开篇,生动地展现了他携琴独行于山林间的情景,鹤伴左右,似乎与自然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接着,“鸟自歌时花自红”一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鸟儿和花朵以生命,它们在自由自在地歌唱与绽放,呈现出自然界和谐共生的美好景象。
“一榻浮云飞不到,庚申常守万缘空”则进一步深化了诗的主题。诗人通过描述自己静坐榻上,任凭外界的浮云飘过,内心却能保持一片宁静,不受外界纷扰的影响,表达了对内心世界的深刻追求和对尘世杂念的摒弃。这里的“庚申”可能是指时间或某种特定的纪年方式,强调的是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淡然态度,以及在任何时刻都能保持心灵的纯净与空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内心世界平静的向往,以及对世俗杂务的超脱,体现了明代文人追求的精神境界。
觥船一棹百分空,十五年前此会同。
南去北来人自老,桃花依旧笑春风。
寓形落落大块间,嘘吸一气自往还。
桑弧未了男子事,何能局促甘囚山。
昔年此日作初度,宾客如云剧欢舞。
今年避影却闭门,捧觞自寿白头母。
故人忆我能远来,虹光满袖生琼瑰。
一杯相属慰岑寂,使我发笑愁颜开。
簸扬且听箕张口,丈夫壮气须冲斗。
夜阑拂剑碧光寒,握手相期出云表。
谷雨风前,占淑景、名花独秀。
露国色仙姿,品流第一,春工成就。
罗帏护日金泥皱。映霞腮动檀痕溜。
长记得天上,瑶池阆苑曾有。
千匝绕、红玉阑干,愁只恐、朝云难久。
须款折、绣囊剩戴,细把蜂须频嗅。
佳人再拜抬娇面,敛红巾、捧金杯酒。献千千寿。
愿长恁、天香满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