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铁柱》
《铁柱》全文
宋 / 方信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歌]韵

崔嵬十二峙乾和,五柱何如马伏波。

败堑颓垣今日见,想曾荆棘汉铜驼。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tiězhù
sòng / fāngxìn

cuīwéishíèrzhìqiánzhù

bàiqiàntuíyuánjīnjiànxiǎngcéngjīnghàntóngtuó

注释
崔嵬:形容建筑物高大雄伟。
峙:耸立,直立。
乾和:指天和地,象征着宇宙的和谐。
五柱:古代宫殿的一种建筑结构,象征着稳定和支撑。
马伏波:指汉代名将马援,以其勇猛善战著称。
败堑颓垣:废弃的战壕和破败的城墙。
荆棘:比喻困难和险阻。
汉铜驼:汉代长安城的标志性雕塑,这里借指过去的辉煌。
翻译
高大的宫殿屹立在天地之间,与马伏波的五柱相比如何?
昔日的战壕和残垣今日可见,仿佛还能想象到汉代的荆棘丛中那尊铜驼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雄浑壮丽的山川景象,通过对比和联想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开篇两句“崔嵬十二峙乾和,五柱何如马伏波”中,“崔嵬”形容山势之高大雄伟,"十二峙"可能指的是特定地区的十二个山峰,而"乾和"则表达了一种清净、平和的气氛。"五柱"可能是指五座高大的岩石或山峰,通过与“马伏波”的对比,我们感受到诗人对于这自然景观之壮观的赞美。

接下来的两句“败堑颓垣今日见,想曾荆棘汉铜驼”则转向了历史的沉思。"败堑颓垣"形容的是城墙残破不堪,"今日见"表明诗人亲眼所见,而“想曾荆棘汉铜驼”中,“荆棘”暗示着过去战争的痕迹和艰难困苦,"汉铜驼"则是对古代战事的一种联想,可能指的是古代用以御敌的铜制防御设施。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沧桑、国势兴衰的深刻感悟。

整首诗通过景物描写和历史思考,展现了诗人的丰富情感和深邃思想。

作者介绍

方信孺
朝代:宋

方信孺[公元1177年至1222年]字孚若,兴化军(四库总目作,莆田霞皋)人。生于宋孝宗淳熙四年,卒于宁宗嘉定十五年,年四十六岁。有隽才,未冠能文。周必大、杨万里颇赞善之。以荫补番禺尉,治盗有异绩。开禧三年,(公元一二零七年)假朝奉郎使金,自春至秋三往返,以口舌折强敌。历淮东转运判官,知真州。后奉祠归,屏居岩穴,放浪诗酒以终。其父为叶颙宰相的女婿,其为叶颙宰相的孙女婿。
猜你喜欢

幕中淩君子伟,咏春草有“旧梦南朝葬美人”句,喜其新警续成三律·其二

此身原不计枯荣,但遇东风吹便生。

济世尚能兼药石,托根本自近蓬瀛。

数丛微雨春先到,一角斜阳画不成。

极目短长亭畔路,绿芜渺渺动离情。

(0)

邯郸吕祖祠三绝句·其三

落魄文人幻想多,蝶魂栩栩起情波。

不知及第人归去,路过邯郸梦若何。

(0)

病中口占·其二

茶烟药火绕藜床,日夕奚僮侍奉忙。

疾痛声声呼父母,人穷然后见天良。

(0)

徐吉云军门属题玉照感怀时局,率成短歌

环球三十国,中华只一隅。

世运有变迁,风为乃大殊。

列强竞尚武,谋国重军储。

男儿轻七尺,功名马上除。

侧闻江南镇,艳说浙东徐。

少壮习军旅,平寇歼其渠。

通译工西语,卓荦贯群书。

从戎四十年,所志无不如。

人多羡公遇,富贵践亨衢。

我独窥公志,忧危良未舒。

外侮日以亟,勒马空踟蹰。

苍茫四顾中,忠悃隐眉须。

东南沿海路,七千里有馀。

孰据旅顺险,孰营威海居。

胶澳已租借,台澎更沦胥。

广湾与九龙,覆辙鉴前车。

藩篱既全撤,防务患空虚。

敌艘盈千数,视我频揶揄。

公任干城寄,何以效驰驱。

先忧而后乐,莫负昂藏躯。

(0)

将至新安检行李有感再叠前韵

料峭西风瘦不支,无衣空自咏秦诗。

压装剩有琴书在,多病还须药裹随。

五夜篝灯催警蟀,一炉竽火赋蹲鸱。

关山刀尺深闺梦,犹是牵裾别路歧。

(0)

杂咏·其一

日夕一登楼,依人怜王粲。

芳草倏已衰,景物惊频换。

遥遥望天末,美人隔河汉。

达生怀步兵,高咏聊操缦。

(0)
诗词分类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诗人
袁去华 葛天民 王融 黄公望 安希范 杜安世 陆九渊 庾肩吾 元结 陈叔宝 谢铎 刘琏 俞桂 吕温 黄干 常建 卢挚 吕颐浩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