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人不识凤,谓是五色鸡。
鲁人不识麟,谓是麇而蹄。
天时苟不值,贤圣终见嗤。
爰居避海风,享祀将奚为。
寄言明哲士,乐命安蓬闺。
楚人不识凤,谓是五色鸡。
鲁人不识麟,谓是麇而蹄。
天时苟不值,贤圣终见嗤。
爰居避海风,享祀将奚为。
寄言明哲士,乐命安蓬闺。
这首诗《伤歌行》由明代诗人林炫所作,通过对比楚人与鲁人的无知,以及对贤圣遭遇的感慨,表达了对明哲之士的劝告与对命运的思考。
首句“楚人不识凤,谓是五色鸡”,以楚人为例,说明了知识与见识的局限性,他们无法辨认真正的凤凰,将其误认为普通的五色鸡。接着,“鲁人不识麟,谓是麇而蹄”进一步强调了这一点,鲁人同样无法识别麒麟,将其错认为獐子。这两句通过比喻,形象地描绘了人们因知识不足而产生的误解和偏见。
“天时苟不值,贤圣终见嗤”则揭示了贤能之人可能遭受的不公待遇。即使在最好的时机,如果缺乏正确的认知和理解,那些真正卓越的人也可能被误解和嘲笑。这反映了社会中对人才的识别与评价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局限性。
“爰居避海风,享祀将奚为”则转向对自然现象的描述,以“爰居”(一种生活在海边的鸟类)为例,它选择在海边躲避风暴,但即便如此,它仍然需要面对祭祀的问题。这里暗含了对人生困境的思考,即使身处逆境,也难以完全避免外界的干扰或期待。
最后,“寄言明哲士,乐命安蓬闺”是对明智之士的劝告,鼓励他们顺应命运,安心于平凡的生活。这句话体现了诗人对于生活态度的哲学思考,即在面对生活的不确定性与挑战时,保持乐观和平静的心态,享受简单而真实的生活。
整体而言,《伤歌行》通过对历史典故的引用和自然现象的描绘,探讨了知识、认知、命运与生活态度之间的关系,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对人性的洞察。
荒山盘回几千叠,没胫深泥满阡陌。
朔风凄雨更昏昏,仆夫相顾无颜色。
隔林雨歇闻鸣鸡,夹舆青青桃竹齐。
日午破亭炊野饭,天寒古渡走荒藜。
谁家茆屋云深处,不识阴晴掩关住。
何物此老人,杀竹南山青。
维以双茧丝,赤脚踏沧溟。
沧溟有鼋鱼,尾甲摇烟星。
长竿不易触,经年失饪烹。
咄咄世间人,潢污事鲿鲭。
朝取或盈车,暮引足充羹。
室以骄妇子,堂上媚宾朋。
老人在海上,岂无羡鱼情。
重理珊瑚竿,黄金以为绳。
河伯恐戒严,无使神龙惊。
吾今大下手,鸾刀伐鲵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