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画松》
《画松》全文
唐 / 景云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

画松一似真松树,且待寻思记得无。

曾在天台山上见,石桥南畔第三株。

(0)
注释
无:犹么,疑问词。
天台山:在浙江省东郡,是甬江、曹娥江和灵江的分水岭。
主峰华顶山在天台县城东北,多悬崖、峭壁、飞瀑、林泉之胜,石梁瀑布最为著名。
隋代敕建的国清寺是佛教天台宗的发源地。
陈隋之际高僧智顗(智者大师、天台大师)于此创立天台宗。
唐代高僧丰干、寒山、拾得均曾居此。
翻译
画里的松树好像真的松树一样,让我细细思考在哪里见过。
好像曾经在天台山上见过,正是那石桥南畔的第三株!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景云的作品,名为《画松》。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切体会和艺术创造的高度追求。

“画松一似真松树”这一句表达了画家技艺高超,将画中的松树描绘得栩栩如生,几乎与现实中的真松无异。这不仅展现了诗人对画作的赞赏,也反映出诗人对于艺术模仿自然的理解和欣赏。

“且待寻思记得无”则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诗人似乎在诉说着自己曾经有过的某种体验或情感,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都已渐行渐远,难以捕捉。

“曾在天台山上见”直接把读者带到了一个具体的地点——天台山。这里不仅是诗人眼中的一处风景,也许还承载着诗人的某种情感或故事。

“石桥南畔第三株”则具体地指出了那棵松树所在的位置,既有地方之感,又透露出诗人对这棵松树的熟悉和特别的情感。这里的“第三株”也许并非字面意义上的数字,而是诗人心中那个位置的象征。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画家笔下栩栩如生的松树,引出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追忆和情感的流露,同时也展现了诗人的艺术修养和对生活细节的观察力。

作者介绍

景云
朝代:唐   生辰:710年七月—712年正月

景云(710年七月—712年正月),唐朝僧人,幼通经纶,性识超悟,尤喜草书,初学张旭,久而精熟,有意外之妙。观其所书《将箴》,左盘右蹴,若浓云之兴,迅雷之发,使见者惊骇。斯盖不独形于字画之间,抑又见其写胸中之寄也。昔王羲之作《笔阵图》,以纸为阵,以笔为刀稍,以墨为鍪甲,以水砚为城池,本领为副将,结构为谋略,出入为号令,特以心意为将军者,真知其要也。景云之书《将箴》,殆有旨焉。尤擅长诗文,留诗三首。 
猜你喜欢

送谢韶石廉宪北上

吁嗟民散久,教戎始惟君。

四骐飞紫雾,五岭动氤氲。

呼吸移星斗,啸诧起风云。

千山扫岚色,远海静波文。

既振秋风肃,还煦春泽芸。

我归自东土,身历信所闻。

久怀勤仰止,乍喜挹清芬。

识荆虽私好,借寇有同殷。

其如帝心在,沙漠伫奇勋。

行矣播英烈,壮志我平分。

出处应可共,肝胆有馀欣。

岂徒歌汉广,凄断楚关曛。

(0)

舟中夜眺

晨风改炎节,宵月绘秋图。

云随风共驶,波与月相驱。

疏树凝暮霭,倒影入澄湖。

流光浮幌荡,空色肃清癯。

乃知秋作气,凄冽出景孤。

望望游氛霁,意展神为俱。

当兹众籁寂,聊复得真吾。

(0)

闻陈集生学士编选粤东诗文赋寄

岭海文在兹,天意求其主。

广渤荡玄波,离奇难一罟。

代有挺出姿,丘梁绝世睹。

而况别岛间,埋没谁能数。

北学渺遐方,才或因地估。

待人激其颓,宗盟孤于缕。

所恃流风存,光运难终腐。

振起关敝衰,不但一吹鼓。

于君勇为承,弱澜横初柱。

缥缈论思馀,乡国新黻黼。

冥搜穆无垠,远近在仰俯。

罔象意中驱,当前照合浦。

巨眼全收今,远胸力驾古。

如铜君为炉,如木君为斧。

鍊锻各成精,从绳咸依矩。

所以列缺鞭,衔灵辉东土。

矧余道左心,多年歌杕杜。

准拟向南溟,千里观鹏怒。

虚步蹑扶摇,因风动翮羽。

与君翔八荒,肯曰巴里取。

及此垂衣朝,文明相咻喣。

大雅有同心,以友或可辅。

(0)

次临封十咏颂方侯德政·其八

侯治吾封好,祥光十路遥。

二星联璧合,五友聚亭邀。

好锦霞千缕,清规冰一条。

馀生才尔见,难数楙猷饶。

(0)

经董子下帷处

昔人高可仰,其奈广川何。

身在窥园少,忠留对策多。

野花馀锦绣,林鸟半啼歌。

圣世贤良诏,儒生复此过。

(0)

采莲童曲

莲童双眼低,面白与侬似。

折花赠莲童,是侬阿姑子。

(0)
诗词分类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诗人
王灼 周弼 施枢 夏原吉 黄镇成 林同 王铚 朱同 沈谦 高旭 许棠 刘才邵 王逢 释普度 蒋敦复 钱时 薛嵎 谢元汴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