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菊愁烟沾秋露。天微冷、双燕辞去。
月明空照别离苦。透素光、穿朱户。
夜来西风雕寒树。凭阑望、迢遥长路。
花笺写就此情绪。特寄传、知何处。
栏菊愁烟沾秋露。天微冷、双燕辞去。
月明空照别离苦。透素光、穿朱户。
夜来西风雕寒树。凭阑望、迢遥长路。
花笺写就此情绪。特寄传、知何处。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杜安世的作品,名为《端正好(其一)》。从诗中可以感受到浓郁的情感和对远方所思之人的深切怀念。
“栏菊愁烟沾秋露”,开篇即以菊花在秋风中的萧瑟状景,菊花沾湿了秋夜的寒露,隐喻诗人心中的忧伤和孤独。接下来,“天微冷、双燕辞去”描绘出一幅天气转凉,燕子离去的画面,增添了一份凄清。
“月明空照别离苦”,在明亮的月光下,更显得离别之痛苦。诗人运用“透素光、穿朱户”来形容月光如织,穿过窗棂,渲染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情感。
“夜来西风雕寒树”,夜幕降临,西风吹过,树木在夜色中显得更加萧瑟,进一步加深了诗中的悲凉氛围。接着,“凭阑望、迢遥长路”则是诗人站在栏杆上眺望着那条通往远方的漫长道路,心中充满对远处人的思念。
“花笺写就此情绪”,诗人将这种复杂的情感通过书信的形式表达出来,而“特寄传、知何处”则是诗人在询问,这份深沉的情感该如何传递,所思之人又在何方?这里流露出一种无奈和渴望。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和离别之苦。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篇表达相思之情的佳作。
江海久垂纶,朝衣忽挂身。
丹墀初谒帝,白发免羞人。
才愧文章士,名当谏诤臣。
空馀荐贤分,不敢负交亲。
花枝如火酒如饧,正好狂歌醉复醒。
对酒看花何处好,延和阁下碧筠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