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端正好·其一》
《端正好·其一》全文
宋 / 杜安世   形式: 词  词牌: 端正好

栏菊愁烟沾秋露。天微冷、双燕辞去。

月明空照别离苦。透素光、穿朱户。

夜来西风雕寒树。凭阑望、迢遥长路。

花笺写就此情绪。特寄传、知何处。

(0)
翻译
菊花在秋雾中显得忧郁,沾染着露水。天气微凉,双燕已离去。
明亮的月光照亮了离别的痛苦,清冷的光线穿透白墙红门。
夜晚的西风吹过,使树木显得更加寒冷。我倚着栏杆远眺远方的道路。
我在信笺上写下此刻的心情,特别寄出,但不知会送到哪里。
注释
栏菊:形容秋天的菊花。
愁烟:因秋意而产生的忧愁。
秋露:秋天的露水。
天微冷:天气稍微转凉。
双燕辞去:两只燕子离开。
月明:明亮的月光。
别离苦:离别的痛苦。
透素光:穿透白色的光线。
穿朱户:穿过红色的门户。
西风:秋风。
雕寒树:吹落寒意的树叶。
迢遥长路:遥远的道路。
花笺:写有诗文的信笺。
情绪:情感。
特寄传:特意寄送。
知何处:不知道送到哪里。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杜安世的作品,名为《端正好(其一)》。从诗中可以感受到浓郁的情感和对远方所思之人的深切怀念。

“栏菊愁烟沾秋露”,开篇即以菊花在秋风中的萧瑟状景,菊花沾湿了秋夜的寒露,隐喻诗人心中的忧伤和孤独。接下来,“天微冷、双燕辞去”描绘出一幅天气转凉,燕子离去的画面,增添了一份凄清。

“月明空照别离苦”,在明亮的月光下,更显得离别之痛苦。诗人运用“透素光、穿朱户”来形容月光如织,穿过窗棂,渲染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情感。

“夜来西风雕寒树”,夜幕降临,西风吹过,树木在夜色中显得更加萧瑟,进一步加深了诗中的悲凉氛围。接着,“凭阑望、迢遥长路”则是诗人站在栏杆上眺望着那条通往远方的漫长道路,心中充满对远处人的思念。

“花笺写就此情绪”,诗人将这种复杂的情感通过书信的形式表达出来,而“特寄传、知何处”则是诗人在询问,这份深沉的情感该如何传递,所思之人又在何方?这里流露出一种无奈和渴望。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和离别之苦。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篇表达相思之情的佳作。

作者介绍
杜安世

杜安世
朝代:宋   字:寿域   籍贯:京兆(今陕西西安)

杜安世,生卒不详,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字寿域,(一作名寿,字安世)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一载《杜寿域词》一卷,谓“京兆杜安世撰,未详其人,词亦不工”;列于张先后、欧阳修前。黄升《花庵词选》云:字安世,名寿域。有陆贻典校本《杜寿域词》。与《四库总目提要》卷200,谓其词“往往失之浅俗,字句尤多凑泊”。慢词作家,亦能自度新曲。《四库总目》传于世。有《寿域词》一卷。
猜你喜欢

初除拾遗酬丘二十二见寄

江海久垂纶,朝衣忽挂身。

丹墀初谒帝,白发免羞人。

才愧文章士,名当谏诤臣。

空馀荐贤分,不敢负交亲。

(0)

赠毛仙翁

莫将凡圣比云泥,椿菌之年本不齐。

度世无劳大稻米,升天只用半刀圭。

人间嗟对黄昏槿,海上闲听碧落鸡。

旌节行中令引道,便从尘外踏丹梯。

(0)

野客围棋坐,支颐向暮秋。

不言如守默,设计似平雠。

决胜虽关勇,防危亦合忧。

看他终一局,白却少年头。

(0)

春日招宾

花枝如火酒如饧,正好狂歌醉复醒。

对酒看花何处好,延和阁下碧筠亭。

(0)

宴郭校书因之有别

綵服趋庭训,分交载酒过。

芸香名早著,蓬转事仍多。

苦战知机息,穷愁奈别何。

云霄莫相待,年鬓已蹉跎。

(0)

樱桃曲

百舌犹来上苑花,游人独自忆京华。

遥知寝庙尝新后,敕赐樱桃向几家。

(0)
诗词分类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诗人
卢象 武三思 郑成功 徐有贞 萧颖士 丘迟 赵执信 卢肇 吴嘉纪 刘凤诰 李冶 李贞 贾谊 何良俊 邵谒 蔡邕 陈东 褚遂良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