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云向晚留,山雨凌晓濯。
花明红欲坠,松净翠可握。
未觉人意宽,独喜鸟声乐。
平生麋鹿性,避地谐丘壑。
复接翁季友,诗文剩酬酢。
萝门邃宜步,洼樽深可酌。
不闻杖屦过,无乃厌硗确。
愿承名理谈,煮茗破昏浊。
山云向晚留,山雨凌晓濯。
花明红欲坠,松净翠可握。
未觉人意宽,独喜鸟声乐。
平生麋鹿性,避地谐丘壑。
复接翁季友,诗文剩酬酢。
萝门邃宜步,洼樽深可酌。
不闻杖屦过,无乃厌硗确。
愿承名理谈,煮茗破昏浊。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田园生活的美好图景,诗人在山林之间感受到的自然之美和心灵的宁静。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生动,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首句“山云向晚留”与“山雨凌晓濯”,交替描绘了山中日出日落之际的云雾变化和清晨后的雨后湿润,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界变化的细腻观察。接下来的“花明红欲坠,松净翠可握”则通过鲜明的对比,表现了春天的繁华与森林中树木的清新。
在“未觉人意宽,独喜鸟声乐”一句中,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世俗烦恼的超脱和对大自然声音的独特欣赏。紧接着,“平生麋鹿性,避地谐丘壑”则透露出诗人的高洁情操和隐逸生活的选择。
“复接翁季友,诗文剩酬酯”,表明了诗人与旧友重逢后的喜悦,以及文学创作上的交流与享受。随后,“萝门邃宜步,洼樽深可酌”一句则描绘了一幅悠然自得的生活场景,诗人的心境和对自然美景的沉醉。
在“不闻杖屦过,无乃厌硗确”的表述中,诗人传达了自己对于世俗纷争的淡泊,以及内心世界的清净无为。最后,“愿承名理谈,煮茗破昏浊”则展现了诗人对哲学和道德修养的追求,以及通过品茗来洗涤心灵、澄明思想的愿望。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和内心世界的情感流露,展示了一种超脱尘世、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