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网谁所张,四弥天宇大。
万情本一机,矻矻同此在。
徐君经世心,心乃超世外。
趣静缘有动,无显奚用晦。
姑为辟俗去,示世无吾待。
结庵定其迁,初不惮一再。
容膝得胜处,外物了纤芥。
有山自烟云,有水可灌溉。
百丈峙翠屏,千寻拖碧带。
床头三圣书,会意谢分挂。
天山得要旨,肥遁元非内。
此名扁此室,吾诗傥容配。
世网谁所张,四弥天宇大。
万情本一机,矻矻同此在。
徐君经世心,心乃超世外。
趣静缘有动,无显奚用晦。
姑为辟俗去,示世无吾待。
结庵定其迁,初不惮一再。
容膝得胜处,外物了纤芥。
有山自烟云,有水可灌溉。
百丈峙翠屏,千寻拖碧带。
床头三圣书,会意谢分挂。
天山得要旨,肥遁元非内。
此名扁此室,吾诗傥容配。
这首宋诗《题徐居士遁庵》是宋代诗人陈造的作品,通过对徐居士遁庵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赞赏和对世事纷扰的超脱态度。首句“世网谁所张”表达了对尘世束缚的质疑,接下来的“万情本一机,矻矻同此在”揭示出世间万物皆有其运行规律,而徐君的心境超然于外,追求的是内心的平静与宁静。“趣静缘有动,无显奚用晦”进一步强调了静中寓动的哲理,认为无需隐藏才华,只需保持淡泊。
诗人赞赏徐君选择遁庵,远离世俗,安居简陋却自得其乐,“结庵定其迁,初不惮一再”,体现了他坚韧的决心。居所虽小,但“容膝得胜处,外物了纤芥”,足见其心境宽广。周围的山水景色优美,“有山自烟云,有水可灌溉”,如同一幅自然画卷,增添了隐居的乐趣。
最后,诗人提到床头的圣贤之书,暗示徐居士并未完全脱离尘世智慧,而是深谙其中真谛。他认为真正的隐逸并非逃避现实,而是内心深处的自在。结尾以“此名扁此室,吾诗傥容配”表达自己对徐居士生活方式的认同,认为自己的诗歌或许能与此境相配,流露出对高尚品格的敬仰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