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醒孤窗细雨斜,剩将薄病对黄花。
心情略似窥笼鸟,岁月浑如赴壑蛇。
楚国有人怜息妫,蜀笺无信报秦嘉。
天涯知己谁相问,好负羊裘上钓槎。
梦醒孤窗细雨斜,剩将薄病对黄花。
心情略似窥笼鸟,岁月浑如赴壑蛇。
楚国有人怜息妫,蜀笺无信报秦嘉。
天涯知己谁相问,好负羊裘上钓槎。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秋日的感怀。首句“梦醒孤窗细雨斜”,描绘了一个静谧而略显凄凉的夜晚景象,梦醒后,诗人独自面对着孤窗,窗外细雨斜落,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氛围。接着,“剩将薄病对黄花”一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孤独与病态的感受,黄花在秋天里显得格外萧瑟,与诗人的身体状况和内心情感形成呼应。
“心情略似窥笼鸟,岁月浑如赴壑蛇”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诗人的心情比作窥视笼中之鸟,既表达了内心的渴望自由又无法实现的无奈,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如同蛇入深壑,不可逆转,充满了生命的无力感。
“楚国有人怜息妫,蜀笺无信报秦嘉”引用历史典故,借以表达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楚国的息妫被楚王宠爱,却终被弃置;秦嘉给妻子的信件未达,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音讯的期盼与担忧。
最后,“天涯知己谁相问,好负羊裘上钓槎”一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身处天涯,无人问津的孤独感,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寄情山水的豁达态度。诗人似乎在说,即便如此,他仍愿意背负羊裘,踏上垂钓的小船,去追寻心中的那份宁静与自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巧妙的比喻,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生命、自由、友情以及孤独的复杂情感,展现了清代文人特有的细腻情感和哲学思考。
春满芝田,正鹤飞空霭,龟引清涟。
祥云满谷缥缈,非雾非烟。
莺花燕柳,占年年、三月长安。
天气好,新声暖响,东风十二雕阑。
葱茜兽炉香袅,映金貂玉佩,绿鬓朱颜。
何妨买花载酒,日日湖边。
烟光万顷,恁清闲、才是神仙。
芳昼永,珠帘静卷,悠然相对南山。
作客古南阳,问俗仁孝敦。
坐读杜羔传,起访城西园。
伟哉是家事,作传堪千言。
当年怀橘处,华屋澹晓暾。
大松荫后楹,小松罗前轩。
风露所沐浴,千载当连根。
我已废蓼莪,感兹泪河翻。
叶声含三叹,送我出园门。
云叶垂鸡竿,雪花眩鸾旗。
一天丰年意,飘入万寿卮。
茫茫玉妃班,影乱千官仪。
也知楼头喜,舞态方自持。
教坊可怜女,面赤婆娑时。
天公一笑罢,未觉风来迟。
小儒惊伟观,到笏不敢吹。
归家得细说,平分遗妻儿。
茅檐玉三尺,坐玩可乐饥。
生活太冷淡,侑以一篇诗。
退之高文仰东岱,籍湜传盟其足赖。
固知法嗣要龙象,先生端是毗陵派。
方驾曹刘盖馀力,压倒元白聊一快。
向来班门收众材,宾履费公珠几琲。
三熏会有堪此事,群犬未免惊所怪。
但知楼仰百尺颠,岂觉波涵千顷外。
南州短簿令公喜,巍峨峨冠陆离佩。
有如若士那可无,笔势已超声律界。
相将问道留十日,满座真成折床会。
清诗忽复堕华笺,要使握瑜誇等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