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莲经万四千,平生香火有因缘。
西方自是吾归路,风月同乘般若船。
看过莲经万四千,平生香火有因缘。
西方自是吾归路,风月同乘般若船。
这首宋朝蒋廿二孺人的《颂语》,以莲花与佛教为背景,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归宿的哲学思考。
“看过莲经万四千”,开篇即以“莲经”点明主题,莲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纯洁、高雅和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品质。此处“万四千”不仅数量惊人,更寓意着对佛法深邃、博大的探索与理解。诗人仿佛在说,自己已遍览了佛教经典,深入其中,寻求智慧的光芒。
“平生香火有因缘”,接着诗人表达了与佛教的深厚缘分,如同香火不断,生命中与佛法的连接如同血脉一般,自然而不可分割。这句透露出诗人对佛教信仰的虔诚与执着。
“西方自是吾归路”,诗人直抒胸臆,表明自己的心灵归宿在于西方,即佛教中的极乐世界。这里运用了佛教术语,暗示诗人内心深处对于解脱、超越尘世束缚的渴望。
“风月同乘般若船”,最后两句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祥和的画面。诗人将自己比作乘坐般若(智慧)之舟,在风月(自然美景)的陪伴下,向着心中的彼岸航行。这不仅是对个人修行之路的比喻,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与和谐共处的生活态度。
整体而言,《颂语》通过精炼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佛教智慧的深刻领悟以及对精神自由的向往,是一首富有哲思与意境的佳作。
骆生家在钱塘住,正近曲江苏小墓。
生来无目最善音,自小学歌今独步。
忆昔太平开乐府,新声传得宫中谱。
摩诃兜勒西城来,子夜吴歌自风土。
一声悲壮梁尘飞,二声激烈行云低。
三声四声山石裂,魑魅夜走猩猩啼。
我来江上忽相见,听我履声如识面。
殷勤道我攻词章,吾今衰也何由羡。
落花游丝春寂寂,来前再拜当筵立。
为我扬袂歌一行,满堂闻之皆动色。
我本东西南北人,如今天地尽风尘。
劳生触事易成感,使我泣下沾衣巾。
骆生骆生吾已老,往事悠悠勿复道。
已将身世等浮云,莫把新词故相恼。
掩琴罢坐求我歌,我歌哀乐何其多。
人生百年能几何,骆兮骆兮奈尔何!
《赠骆自然(代人作)》【明·九皋声公】骆生家在钱塘住,正近曲江苏小墓。生来无目最善音,自小学歌今独步。忆昔太平开乐府,新声传得宫中谱。摩诃兜勒西城来,子夜吴歌自风土。一声悲壮梁尘飞,二声激烈行云低。三声四声山石裂,魑魅夜走猩猩啼。我来江上忽相见,听我履声如识面。殷勤道我攻词章,吾今衰也何由羡。落花游丝春寂寂,来前再拜当筵立。为我扬袂歌一行,满堂闻之皆动色。我本东西南北人,如今天地尽风尘。劳生触事易成感,使我泣下沾衣巾。骆生骆生吾已老,往事悠悠勿复道。已将身世等浮云,莫把新词故相恼。掩琴罢坐求我歌,我歌哀乐何其多。人生百年能几何,骆兮骆兮奈尔何!
https://shici.929r.com/shici/gteg2Sg9p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