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朝频见取,报效近如何。
名厕清时列,忧深白发多。
江淮移省檄,邹鲁尚弦歌。
自愧才疏浅,那能遂抚摩。
圣朝频见取,报效近如何。
名厕清时列,忧深白发多。
江淮移省檄,邹鲁尚弦歌。
自愧才疏浅,那能遂抚摩。
这首诗名为《白发》,是明代诗人汪广洋所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自身才能与时代要求之间差距的深刻反思,以及在复杂政治环境下的内心忧虑。
首句“圣朝频见取”,点明了诗人身处的时代背景,即明朝,一个频繁选拔人才的时期。诗人似乎在感慨自己虽被朝廷多次征召,却难以找到合适的报效方式。“报效近如何”一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对于如何更好地为国家服务感到困惑和迷茫。
接着,“名厕清时列”一句,诗人以“厕”字形象地描绘出自己在清平盛世中的位置,既暗示了自己的身份地位,也流露出一种自我贬低的意味,表现出对自己能力的不自信。“忧深白发多”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忧郁的情绪,白发不仅象征着岁月的流逝,更寓意着内心的沉重负担和忧虑。
下半部分,诗人转而描述了外界的景象:“江淮移省檄,邹鲁尚弦歌。”这两句分别提到了江淮地区和邹鲁之地,前者可能象征着政治中心或权力的转移,后者则代表了儒家文化的传承与延续。通过对比,诗人或许在思考传统与现实之间的冲突,以及个人在变革中的角色定位。
最后,“自愧才疏浅,那能遂抚摩”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才能不足感到羞愧,同时对如何在动荡的时代中发挥作用感到无力和迷茫。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个人命运的反思,也有对社会现状的关切,展现了诗人复杂而深刻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