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上绮窗啼翠禽,临鸾点额晓寒侵。
一泓自照春风面,百鍊方知铁石心。
白玉台前怜影瘦,黄金矿内觉情深。
锦囊收拾馀音去,月落空闺何处寻。
日上绮窗啼翠禽,临鸾点额晓寒侵。
一泓自照春风面,百鍊方知铁石心。
白玉台前怜影瘦,黄金矿内觉情深。
锦囊收拾馀音去,月落空闺何处寻。
这首诗以“镜中梅”为题,描绘了一幅生动的镜像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女子在镜前梳妆打扮的情景。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将女子的内心世界与外在形象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首句“日上绮窗啼翠禽”,以日出时分的绮丽景象开篇,翠鸟的啼鸣为清晨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营造了一种清新宁静的氛围。接着,“临鸾点额晓寒侵”,女子在晨光中对着镜子整理妆容,寒气似乎也因她的美丽而显得更加温柔。
“一泓自照春风面,百鍊方知铁石心”,这两句通过镜子映照出女子如春风般柔和的面容,同时也暗示了她坚韧不拔的内心,如同经过百炼成钢的铁石,既柔美又坚强。这种对比手法,既展现了女子的外在美,也揭示了其内在的品质。
“白玉台前怜影瘦,黄金矿内觉情深”,进一步描绘了女子在不同情境下的自我反思。站在白玉台上,她怜惜自己身形的瘦削,而在黄金矿内,她感受到了情感的深厚。这里不仅体现了女子对美的追求,也反映了她对情感世界的深刻理解。
最后,“锦囊收拾馀音去,月落空闺何处寻”,女子收拾起余音(可能指未完成的乐曲或思绪),随着月落,她独自留在空荡荡的闺房中,暗示了她内心的孤独与思考。这一句收尾,既表达了女子的寂寞,也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女子在镜前活动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内外兼修的美,以及对生活、情感的深刻感悟,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晴江迥阔。又客里天涯,还叹轻别。
万里潮生一棹,柳丝犹结。
荷衣好向山中补,共飘零、几年霜雪。
赋归何晚,依依径菊,弄香时节。料此去、清游未歇。
引一片秋声,都付吟箧。落叶长安,古意对人休说。
相思只在相留处,有孤芳、可怜空折。
旧怀难写,山阳怨笛,夜凉吹月。
苍潭枯海树。正雪窦高寒,水声东去。
古意萧闲,问结庐人远,白云谁侣。
贺监犹狂,还散迹、千岩风露。
抱瑟空游,都是凄凉,此愁难语。莫趁江湖鸥鹭。
怕太乙炉荒,暗消铅虎。
投老心情,未归来何事,共成羁旅。
布袜青鞋,休误入、桃源深处。
待得重逢却说,巴山夜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