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伏龙寺壁》
《题伏龙寺壁》全文
宋 / 张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少日忆曾到,归途得小留。

回还山寺古,萧瑟柿林秋。

道路情无那,琴书可细求。

从来士穷达,分付水悠悠。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lóng
sòng / zhāngshì

shǎocéngdàoguīxiǎoliú

huíháishānxiāoshìlínqiū

dàoqíngqínshūqiú

cóngláishìqióngfēnshuǐyōuyōu

注释
少日:年轻时。
忆:回忆。
曾:曾经。
到:到达。
归途:归程。
得:能够。
小留:短暂停留。
回还:返回。
山寺:山上的寺庙。
古:古老。
萧瑟:冷落、凄凉。
柿林:柿子树丛。
秋:秋天。
道路:路途。
情无那:情感无法抑制。
琴书:琴和书籍,代表文化修养。
可:可以。
细求:仔细品味。
从来:自古以来。
士:读书人。
穷达:困厄与显达。
分付:交付。
水悠悠:流水不断,象征时间流逝。
翻译
年轻时回忆曾经去过的地方,归途中稍作停留。
回到古老的山寺,四周柿树林在秋风中显得凄凉。
行走的路途上情感难以平息,唯有琴书能细细品味。
自古以来,士人的困厄与显达,都交付给流水般流逝的时光。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张栻的《题伏龙寺壁》,从中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淡定情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少日忆曾到,归途得小留。”表达了诗人对往昔时光的回忆,以及在归途中因缘得以短暂停留的喜悦。这里,“少日”指的是年轻的时候,“曾到”说明诗人曾经来过这个地方,而“归途得小留”则透露出一种不舍和对这片土地的依恋。

“回还山寺古,萧瑟柿林秋。”诗人的视线转向那座古老的山寺,秋天的柿子树在风中摇曳,带来一份萧瑟之感。这里,“回还”意味着回到某个地方,“山寺古”则描绘出一幅静谧古朴的画面,而“萧瑟柿林秋”更增添了一种秋天特有的寂寞和苍凉。

“道路情无那,琴书可细求。”诗人在表达自己对于尘世间的情感已经淡薄,不再过分执着。同时,他指出可以通过琴与书来寻找内心的慰藉。这两句透露出一种超脱红尘、追求精神寄托的境界。

“从来士穷达,分付水悠悠。”最后两句则是在说,无论是贫穷还是成功,对于士人而言,都应该像流水一般,不断地前行。这里,“从来”意味着自古以来,“士穷达”指的是士人的困顿与成就,而“分付水悠悠”则象征着生命和时间的不断流转。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的超然态度,以及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作者介绍
张栻

张栻
朝代:宋   号:南轩   籍贯:南宋汉州绵竹(今四川绵竹市)   生辰:1133年9月15日——1180年3月22日

张栻(1133年9月15日——1180年3月22日)字敬夫,后避讳改字钦夫,又字乐斋,号南轩,学者称南轩先生,谥曰宣,后世又称张宣公。南宋汉州绵竹(今四川绵竹市)人,右相张浚之子。南宋初期学者、教育家。南宋理宗淳祐初年(1241年)从祀孔庙,后与李宽、韩愈、李士真、周敦颐、朱熹、黄干同祀石鼓书院七贤祠,世称石鼓七贤。 
猜你喜欢

扬州同诸公社集郑超宗影园即席咏黄牡丹十首·其二

宫额亭亭廿四桥,披离新柳弄春朝。

柘枝拍待莺喉啭,杏子衫匀蝶翅消。

酒半倚阑浮琥珀,风前骑鹤听笙箫。

姮娥桂殿堪同伴,贮艳频劳觅阿娇。

(0)

闰元宵同天如赋

新月重圆雪正消,绛桃银树巧相邀。

留欢却惜鸡筹蚤,入暖偏宜凤管调。

蜡烛似传寒食节,綵灯元是落花朝。

朱英艳蕊同无恙,报取春光百二宵。

(0)

送戴安仲游楚

戴子远行色,长天漠漠秋。

如何洞庭水,试上岳阳楼。

斗酒易为别,篇诗能壮游。

高堂有慈母,风雨慎扁舟。

(0)

祥日忆亡儿宇瞻二首·其一

三年眠食废,此日倍沾裳。

骨肉归黄土,音容忆异乡。

吾孙方夺抱,汝弟早中殇。

世眼惊鲛泪,诗名惜雁行。

人琴徒扰扰,仙籍竟茫茫。

何限成亏事,悲歌任老狂。

(0)

送李烟客

钟鼎山林非强置,但令立身有馀地。

丈夫四十未舒眉,何用淩云称意气。

李生双眼横秋空,下视一世培塿中。

手持惊疟蛟螭字,吐燄岂直低长虹。

丹函岁月归灵峤,骏骨可灰吴可沼。

咫尺经营醉梦间,行遍始知天下小。

相逢京国任风尘,蓬累逍遥自有真。

破琴弹铗胡为尔,千古英雄当笑人。

(0)

题黄逢永薜蕊斋·其二

桂隐青云客,蘧观紫雾庐。

一丘郫上卧,万帙酉阳书。

鸟迹通玄草,龙文上碧虚。

何人学王烈,仙箓远相于。

(0)
诗词分类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诗人
朱敦儒 王国维 屈原 梁启超 骆宾王 纳兰性德 颜真卿 韦庄 皇甫冉 丘浚 程嘉燧 陈三立 薛能 张继先 钱谦益 邓肃 黄滔 鲍照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