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春寒冷如水,梦入关山数千里。
萧郎近报在凉州,一寸心驰边上头。
昨夜春寒冷如水,梦入关山数千里。
萧郎近报在凉州,一寸心驰边上头。
这首《春怨》由明代诗人胡奎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构建,展现了主人公在春寒料峭之夜,思绪飘荡至遥远边关的情境。
首句“昨夜春寒冷如水”,以“春寒”二字开篇,既点明了季节特征,又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凄冷与孤独。春夜本应是生机盎然、万物复苏之时,然而“寒如水”的描述,却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情感基调。
次句“梦入关山数千里”,将读者的想象带入一个辽阔而遥远的空间。主人公仿佛穿越时空,梦游至千里之外的关山,这里不仅指地理上的距离,更象征着心灵的远行。这一句通过梦境的设定,巧妙地将现实与想象交织在一起,增强了诗歌的意境美。
紧接着,“萧郎近报在凉州”一句,引入了一个具体的人物——萧郎,以及他所在的地方——凉州。凉州作为古代边疆重镇,常与战争、离别等主题相关联。这句话不仅丰富了故事背景,也暗示了主人公与萧郎之间可能存在的某种情感纠葛或分离之痛。
最后一句“一寸心驰边上头”,直接表达了主人公的心绪。在这片遥远的边关之地,主人公的心灵似乎被牵扯到了最前线,充满了对远方的思念与牵挂。这里的“一寸心”形象地描绘了主人公情感的细微与强烈,同时也暗含了对未知命运的担忧和对爱情的执着追求。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丰富的意象运用,展现了主人公在春夜中对远方的深深思念与忧虑,以及对爱情的坚定信念。胡奎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将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相结合,使得《春怨》成为一首既有深沉情感又有广阔视野的佳作。
看洞天佛地,秋气爽,湿衣寒。
对九锁峰高,擎天一柱,壮观杭山。岩前。
旧遗仙迹,幻云根、直作画图看。
多少乔松古木,真如舞凤飞鸾。西风匹马夕阳残。
行路肯辞难。便乘此清游,欲寻仙去,心与身安。
班超侯封万里,笑虚名、牢落满人间。
试问潺潺流水,无心争似云间。
山阴赋客。怪几番睡起,窗影生白。
缥缈仙姝,飞下瑶台,淡伫东风颜色。
微霜恰护朦胧月,更漠漠、暝烟低隔。
恨翠禽、啼处惊残,一夜梦云无迹。
惟有龙煤解染,数枝入画里,如印溪碧。
老树枯苔,玉晕冰圈,满幅寒香狼藉。
墨池雪岭春长好,悄不管、小楼横笛。
怕有人、误认真花,欲点晓来妆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