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闻幽轩榜芙蓉,琉璃十顷浸新红。
此来踏雪空无有,黄芦败苇争号风。
却坐明窗弄书史,新词仍试佳毫楮。
香风忽到帘幕开,一朵芙蓉却能语。
我生眼中万妖娆,为渠还作梦魂劳。
炙牛未数刘师命,骖鸾便学王子乔。
我闻幽轩榜芙蓉,琉璃十顷浸新红。
此来踏雪空无有,黄芦败苇争号风。
却坐明窗弄书史,新词仍试佳毫楮。
香风忽到帘幕开,一朵芙蓉却能语。
我生眼中万妖娆,为渠还作梦魂劳。
炙牛未数刘师命,骖鸾便学王子乔。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日幽雅的书房景象,融合了自然美与文化意趣。开篇“闻幽轩榜芙蓉,琉璃十顷浸新红”两句,以清新隽永的笔触勾勒出一片冬日里的花事,幽深的轩敞中传来芙蓉盛放的声音,而琉璃般晶莹的地面上覆盖着新的雪色,这不仅是对视觉的享受,也是对心灵的抚慰。
接着“此来踏雪空无有,黄芦败苇争号风”两句,则转换了场景,从室内到户外,诗人踏雪而行,却发现一片萧瑟之景,黄色的芦苇和败落的苇草在寒风中发出凄厉的声音。这是对冬日荒凉景象的描绘,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孤独与寂寞。
诗人随后转身回到室内,“却坐明窗弄书史,新词仍试佳毫楮”两句,又展现了书房里的温馨与文化生活。坐在明亮的窗前,诗人手捻笔端,沉浸于古籍的翻阅和创作新的文学作品,这是对知识分子精神世界的一种描绘。
“香风忽到帘幕开,一朵芙蓉却能语”两句,则又是一次灵动的想象。诗人在书房中感受到一阵清香的风,随之而来的是窗帘的轻启,而那一朵芙蓉仿佛获得了生命,能够与诗人对话。这不仅是自然美景的再现,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和想象力的飞扬。
结尾“炙牛未数刘师命,骖鸾便学王子乔”两句,则是一种文化的回响。诗人提及古代名将的故事,这不仅展现了诗人的渊博学问,也反映出诗人对于历史文化传承的尊重和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书房生活以及文化记忆的描绘,勾勒出一个既有深远意境又不失温馨生趣的冬日空间。
西江水清江石老,石上生茶如凤爪。
穷腊不寒春气早,双井芽生先百草。
白毛囊以红碧纱,十斤茶养一两芽。
长安富贵五侯家,一啜犹须三日誇。
宝云日注非不精,争新弃旧世人情。
岂知君子有常德,至宝不随时变易。
君不见建溪龙凤团,不改旧时香味色。
良玉本不琢,大音无希声。
观君命轩意,欲以诗自鸣。
君诗志古调,考击参差韺。
泠泠涧泉泣,切切溪条清。
孚尹露涵采,润美月泛英。
昔闻洛山中,种者须其成。
非希咸阳价,椟韫那敢轻。
用之荐穹昊,何但鬼神惊。
凉欲觉庭叶,夜疏耿镫惊。
一读一启予,古调真难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