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有牛衣暖似春,可曾半字日边人。
不知相国何为者,撩得诸公屋大嗔。
幸有牛衣暖似春,可曾半字日边人。
不知相国何为者,撩得诸公屋大嗔。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寒冷的冬日景象,开篇即以“幸有牛衣暖似春”来表达对温暖的渴望和感激。牛衣在这里象征着一种可以抵御严寒的温暖物品,而这种温暖又如同初春般令人感到舒适。
继而,“可曾半字日边人”则透露出诗人对于外界信息的渴求,甚至是对最微小消息的期待。在这里,“日边人”可能指的是远方或边塞的人们,表明诗人的视野和关心并不局限于身边的小范围。
然而,诗歌的后半部分却出现了转折,“不知相国何为者”表现出一种对外界变化无常、不可预测的迷惑与不解。这里的“相国”可能指的是官员或有权势的人,他们的行为和动机令诗人感到困惑。
最后,“撩得诸公屋大嗔”则表达了一种强烈的情感反应,似乎是对那些掌握权力者不当行为的愤慨。这里的“撩得”意味着激起或挑起,而“诸公屋大嗔”则形容一种由外界事件引发的强烈不满和愤怒。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温暖与寒冷、信息渴望与困惑迷失的情感体验,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复杂性。同时,它也反映出诗人对于外部权力变化的敏锐观察和批判态度。
刘郎不用闲惆怅,且作花间共醉人。
算得贞元旧朝士,几人同见太和春。
泰山言应可转移,新宠不信更参差。
合欢锦带鸳鸯鸟,同心绮袖连理枝。
皎皎新秋明月开,早露飞萤暗里来。
鲸灯落花殊未尽,虬水银箭莫相催。
非是神女期河汉,别有仙姬入吹台。
未眠解著同心结,欲醉那堪连理杯。
后宫不惬茱萸芳,夜夜争开苏合房。
宝钗翠鬓还相似,朱唇玉面非一行。
新人未语言如涩,新宠无前判不臧。
愿奉更衣兰麝气,恐君马到自惊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