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衫轻薄裁新蝉,琅玕献碧争秋妍。
愁萦翠黛向谁是,望中九点芙蓉烟。
泪簇霜痕紫云浅,晓色初凝寒意软。
卖珠小婢未还家,倚风独看黄菊花。
翠衫轻薄裁新蝉,琅玕献碧争秋妍。
愁萦翠黛向谁是,望中九点芙蓉烟。
泪簇霜痕紫云浅,晓色初凝寒意软。
卖珠小婢未还家,倚风独看黄菊花。
这首元末明初诗人徐贲的《翠竹黄花二仕女图(其二)》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秋日画面。首句“翠衫轻薄裁新蝉”,以新蝉的壳比喻女子的翠衫,暗示衣料的精致与季节的新鲜。次句“琅玕献碧争秋妍”中,“琅玕”象征着青翠的竹子,与“碧”字呼应,展现了秋天竹林的生机和仕女们对美的追求。
“愁萦翠黛向谁是”,通过“愁”字和“翠黛”描绘出女子的忧郁神情,但并未明确指出愁因,引发读者遐想。接下来的“望中九点芙蓉烟”则借芙蓉花在晨雾中的朦胧景象,进一步渲染了女子的孤独与期待。
“泪簇霜痕紫云浅”一句,运用比喻,将泪水比作浅紫色的云彩,形象地表达了女子内心的哀伤。最后一句“卖珠小婢未还家,倚风独看黄菊花”,通过小婢未归和女子独自赏花的情景,揭示了仕女的寂寥与落寞,以及对生活的无奈。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仕女在秋日里的孤独与哀愁,展现了元末明初文人墨客对于女性内心世界的深刻洞察。
姑苏眺形胜,西南孕岩壑。
卸帆高攀桥,飞盖赴崖崿。
一登支硎山,不见支公鹤。
千尺雪流泉,琤琮有脉络。
遥指见天平,万笏插碧落。
名贤以地灵,相慕起敬恪。
何处馆娃宫,门外清波阔。
此日经行处,昔年都领略。
山山尽相识,忘疲便行蹻。
暮色已苍然,呼船闻应诺。
夜来欸乃声,行歌未寂寞。
月上听鸡鸣,舟倚穹窿脚。
群峰此最高,杳霭厚盘礴。
道观瞰太湖,清光浸天廓。
邓尉嶪相望,耸翠不示弱。
中途古柏寺,七柏森可愕。
盘桓不能去,龙鸾蛟螭攫。
舍之循山径,夹道纷枝柞。
万峰叩禅关,坐向还元阁。
阁上题咏多,纱笼映帘幕。
法华渔洋山,眉黛镜中作。
湖云缭僧楼,烟水空漠漠。
衣上云能雨,飞向崖下落。
寺后青州茔,具区面杯杓。
近岭一米堆,命名象形谑。
逶迤四五里,香雪梅未萼。
有台踞梅颠,凡夫家园乐。
柰何桑补梅,鄙哉此土著。
云表光福塔,行行逾横彴。
村市野而秀,寺碑字难度。
铜佛祷雨灵,僧言疑未确。
人境苦匆匆,烟霞念宿约。
路从儿店分,船向女湖泊。
回首名胜游,客去山仍昨。
藐予尘埃子,不得名山托。
诗句比图经,他年按图索。
《东浦方伯邀同惜抱游支硎诸胜》【清·马春田】姑苏眺形胜,西南孕岩壑。卸帆高攀桥,飞盖赴崖崿。一登支硎山,不见支公鹤。千尺雪流泉,琤琮有脉络。遥指见天平,万笏插碧落。名贤以地灵,相慕起敬恪。何处馆娃宫,门外清波阔。此日经行处,昔年都领略。山山尽相识,忘疲便行蹻。暮色已苍然,呼船闻应诺。夜来欸乃声,行歌未寂寞。月上听鸡鸣,舟倚穹窿脚。群峰此最高,杳霭厚盘礴。道观瞰太湖,清光浸天廓。邓尉嶪相望,耸翠不示弱。中途古柏寺,七柏森可愕。盘桓不能去,龙鸾蛟螭攫。舍之循山径,夹道纷枝柞。万峰叩禅关,坐向还元阁。阁上题咏多,纱笼映帘幕。法华渔洋山,眉黛镜中作。湖云缭僧楼,烟水空漠漠。衣上云能雨,飞向崖下落。寺后青州茔,具区面杯杓。近岭一米堆,命名象形谑。逶迤四五里,香雪梅未萼。有台踞梅颠,凡夫家园乐。柰何桑补梅,鄙哉此土著。云表光福塔,行行逾横彴。村市野而秀,寺碑字难度。铜佛祷雨灵,僧言疑未确。人境苦匆匆,烟霞念宿约。路从儿店分,船向女湖泊。回首名胜游,客去山仍昨。藐予尘埃子,不得名山托。诗句比图经,他年按图索。
https://shici.929r.com/shici/MUslvSK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