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乐且湛。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乐且湛。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在自然环境中举行的宴会。"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展现了鹿在田野间自由自在地吃着草本植物的情景,同时也传达出一种和谐与平静的氛围。接下来的几句"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则表明诗人在这宁静的自然环境中邀请了尊贵的宾客,共同享受音乐和美酒,宾主之间充满了喜悦与相互欣赏。
整首诗通过对鹿鸣声的反复描绘,以及宴会场景的细致刻画,展现了一种理想化的社会关系和人际交往。在古代中国,这样的诗歌常常用来赞美君主或贵族的德行,以及他们与民众之间和谐相处的情形。同时,这也反映出古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以及追求一种超脱尘世、回归自然的生活理想。
新命起高眠,江湖空浩然。
木衰犹有菊,燕去即无蝉。
分察千官内,孤怀远岳边。
萧条人外寺,暌阻又经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