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生秋杀乃天常,来往推迁炎与凉。
晚节正当阴气塞,穷冬忽见小桃芳。
岂知卜枣能成实,僭与江梅敢并香。
自愧备员调鼎鼐,不知何事谬阴阳。
春生秋杀乃天常,来往推迁炎与凉。
晚节正当阴气塞,穷冬忽见小桃芳。
岂知卜枣能成实,僭与江梅敢并香。
自愧备员调鼎鼐,不知何事谬阴阳。
这首元代耶律楚材的诗《和冲霄十月桃花韵二首(其二)》以自然现象起兴,表达了对季节更替和生命循环的深刻理解。"春生秋杀乃天常",诗人指出春天生长,秋天凋零是大自然的规律,"炎与凉"象征着夏天的炎热和冬天的寒冷。接着,他描述了晚年的气候特点,"晚节正当阴气塞",暗示晚年可能遭遇困境,但"穷冬忽见小桃芳"又出人意料地展现出冬日里桃花的绽放,寓意坚韧的生命力。
诗人接着通过"卜枣能成实"和"僭与江梅敢并香",赞美了即使在不寻常的时节,枣树和梅花依然展现出各自的特色,展现了顽强的生命力和不屈的精神。最后,诗人自谦地说自己虽身处高位,却未能准确把握世事,感叹"谬阴阳",流露出对自身角色定位的反思和对自然法则的敬畏。
整首诗寓言深沉,借景抒怀,体现了元代文人对生活哲理的独特见解。
余年四十九,滥分盆城竹。
悠然望匡庐,秀色良可掬。
缅思二先生,风流昔所独。
紫极感秋吟,北窗和月宿。
兹余还一来,契合若龟卜。
行年适相同,妙语难再复。
杖屦兼经从,陈迹犹可覆。
怀人夜永叹,归欤清睡熟。
夙昔神都别,于今浙水遭。
故情弥切到,佳月事追遨。
太守才贤重,清明土俗豪。
犀珠来戍削,征鼓去啾嘈。
湖树涵天阔,船旗罥日高。
醉中春渺渺,愁外夕陶陶。
新曲寻声倚,名花逐种褒。
吟亭披越岫,梦枕觉胥涛。
论议刀矛快,心怀铁石牢。
淹留趋海角,分散念霜毛。
鲈鲙红随箸,泷波渌满篙。
试思南北路,灯暗雨萧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