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径转深密,静无车马痕。
松花金粉堕,苔叶翠茸翻。
虫鸟春音杂,烟云晚色昏。
俗尘何处入,长是掩溪门。
野径转深密,静无车马痕。
松花金粉堕,苔叶翠茸翻。
虫鸟春音杂,烟云晚色昏。
俗尘何处入,长是掩溪门。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山静寂的画面,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远离尘世、隐居山林的生活状态和心境。
"野径转深密,静无车马痕。" 这两句设置了整首诗的基调,一条曲折的小路越走越深入,周围环境异常静谧,没有任何行人留下的足迹,这是对自然之美与孤寂生活的一种描绘。
"松花金粉堕,苔叶翠茸翻。" 松林中飘落的花瓣如同金粉一般,地上的苔藓则因长时间的积累而显得厚实且色泽鲜明,这些细节描写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观察,也体现了他们对于生命生长、物象更新的感悟。
"虫鸟春音杂,烟云晚色昏。" 这两句捕捉到了春天里的生机与晚霞的迷离。在这静谧的环境中,各种春日的声音交织在一起,而远处的烟云则笼罩着一种淡淡的暮色,这是对自然界声色变化的一种艺术再现。
"俗尘何处入,长是掩溪门。"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尘世喧嚣的拒斥和逃避,以及对山林隐居生活的向往与坚持。这里的“掩溪门”形象生动地描绘出诗人将自己封闭在大自然之中,远离世俗纷扰的心境。
整首诗通过对山野景物的细腻刻画和个人情感的真实抒发,展现了诗人隐逸生活的宁静与美好,以及他们对自然界深厚的情感。
柳媚花明二月天,金羁络马路三千。
鳣鲸得意纵溟壑,蛙蚓无知闹坎泉。
今古不磨惟正理,是非何必待他年。
离骚已信多忠愤,珍重毋忘鸨羽篇。
忧来感人心,把菊行东篱。
悠然南山句,忆此删后诗。
诗亡绝遗响,菊在馀幽姿。
麟洲有达士,与菊心相期。
左揖隆中老,右揖绵上推。
汎此忘忧物,聊以供吾私。
真乐未易识,胜事空自知。
金风摵摵鸣,金英粲粲垂。
我欲从子醉,不羡高阳池。
焉知义熙后,此会非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