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师严驾渡长河,师不留行谁敢何!
千里旌旗翻锦浪,一声金鼓振寒波。
殷亡谁道三仁在,康灭空传五子歌。
唾手要荒归一统,汉唐鸿业未能过。
六师严驾渡长河,师不留行谁敢何!
千里旌旗翻锦浪,一声金鼓振寒波。
殷亡谁道三仁在,康灭空传五子歌。
唾手要荒归一统,汉唐鸿业未能过。
这首元代耶律楚材的诗《过天德和王辅之四首(其二)》描绘了一幅壮丽的战争场面。首句“六师严驾渡长河”展现了大军威严的气势,船只排列整齐,准备跨越宽阔的河流。接下来的“师不留行谁敢何”强调了军队行动的果断与威慑力,无人敢阻其前行。
“千里旌旗翻锦浪,一声金鼓振寒波”两句运用了生动的比喻,旌旗如锦浪翻滚,金鼓声震动寒冷的水面,形象地描绘出军队行进时的浩大声势和肃杀气氛。
诗人接着以历史典故抒发感慨,“殷亡谁道三仁在,康灭空传五子歌”,借殷商末年三仁未救国的遗憾,以及夏桀灭亡后五子悲歌的历史,暗示当前局势的紧迫和对贤才的期待。
最后两句“唾手要荒归一统,汉唐鸿业未能过”表达了诗人志在统一的决心,认为轻易就能收复失地,超越汉唐盛世的伟业。整首诗气势磅礴,寓含深意,展现出耶律楚材作为政治家的雄心壮志。
宿德登三事,留都领百寮。
勋庸随日盛,华衮及春朝。
每忆天威近,宁辞驿路遥。
祖筵移白昼,文旆倚丹霄。
江暖鱼龙跃,风微燕雀娇。
碧云淮浦树,明月广陵桥。
物色添诗稿,民风听里谣。
由来冰作鉴,到处斗横杓。
信有安危责,能忘燥湿调。
汉庭推丙吉,唐室重房乔。
宰府应重入,皇纲助聿昭。
拔茅如有象,疏拙分渔樵。
禅扃豁清昼,深虚隔尘氛。
雨馀山翠入,林静鸟声闻。
嘉宾何济济,跋涉良已勤。
非贪涅槃趣,思整时俗棼。
此意诚恳恳,谁谓徒云云。
坐中三大耋,笑语芝兰薰。
群英亦骈列,意气凌青云。
道同声自应,彼此曾何分。
挥毫已具草,命酌还论文。
长年怀契阔,兹会馀清芬。
清芬谅无已,即事期收勋。
庶几万分一,持以报吾君。
王君名真愚,恶世多狡狯。
千金为卜邻,喜我愚相类。
彼此两忘形,送迎嫌琐碎。
客或不具冠,主亦不束带。
有时呼浊醪,对酌取同醉。
殽核随有无,盘飧戒奢忲。
古人纵真率,要不过吾辈。
君今别我行,拂衣何綷䌨。
岂忆秋江寒,鲈肥正堪脍。
槜李有青襟,一一待品裁。
既无州县劳,亦鲜簿书债。
教育得英才,君心岂不快。
嗟我愚无徒,独行恐招悔。
剩馥与残膏,何由复沾丐。
临岐对樽酒,不饮发长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