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聚穹庐一室春,开窗满目尽风尘。
谁家饱啖酪酥饼,即是龙堆富贵人。
蜂聚穹庐一室春,开窗满目尽风尘。
谁家饱啖酪酥饼,即是龙堆富贵人。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地区的生活景象,通过对比与象征的手法,展现了边疆人民与内地富足生活之间的差异。
首句“蜂聚穹庐一室春”,以蜜蜂聚集在穹庐(蒙古包)中,比喻边塞地区虽处寒冷之地,但人们的生活依然充满生机与活力,如同春天一般。这里使用了“蜂聚”这一动态意象,生动地表现了边疆人民团结协作、勤劳生活的场景。
次句“开窗满目尽风尘”,则描绘了边塞地区的环境特点——风沙弥漫,尘土飞扬。这不仅反映了边疆自然环境的恶劣,也暗示了边防战士和当地居民面对艰苦环境时的坚韧不拔。
第三句“谁家饱啖酪酥饼”,通过描述边疆地区常见的食物——奶酪和酥饼,展现了一种简朴而满足的生活状态。这里的“饱啖”二字,既体现了边疆人民对食物的珍惜,也暗示了他们可能因物资匮乏而不得不依赖这些较为粗糙的食物。
最后一句“即是龙堆富贵人”,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它将边疆人民与内地的“富贵人”相对比,强调了边疆地区虽然物质条件艰苦,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生活态度却能展现出一种不同于繁华都市的独特魅力。这里的“龙堆”借指边疆地区,暗含着边疆虽处偏远,但其人民自有一种质朴的“富贵”——精神上的富足与坚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对比,展现了边疆地区独特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对边疆人民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
男儿四方志,岂久困泥沙。
束书匣剑,依旧旅食在京华。
蹭蹬青云未遂,奔走红尘何计,敛袂且还家。
草木渐黄落,风月正清嘉。友猿鹤,宅丘壑,乐生涯。
几时雷雨,轰磕平地起龙蛇。
尺箠可鞭夷狄,寸舌可盂社稷,无路踏云车。
今古万千事,洒泪向黄花。
北楼出林杪,登览开病姿。
旁带滁州城,雉堞何逶迤。
下入刺史宅,却临统军池。
伊予翰林客,失职方在兹。
两衙簿领外,尽日吟望时。
晚窗度急雨,夏木交繁枝。
淮南气候殊,经秋啭黄鹂。
檐前有山果,采掇亦甘滋。
樽中有官酝,倾酌任醇醨。
忘机得真趣,怀古生远思。
念昔李太尉,落落邦家基。
下笔到西汉,料兵如六奇。
谪官来此郡,郁郁持一麾。
尝作怀嵩楼,记文悲盛衰。
甚得进退理,深明祸福机。
未几再入用,斯言忽如遗。
君恩匪胶柱,天殃若影随。
六月万里行,炎荒竟不归。
功成又名遂,不退将安之。
姑以人事较,勿凭天命推。
矧予草泽士,被褐复羹藜。
谬因弄文翰,八载侍丹墀。
三入承明卢,古人期并驰。
玉堂百日罢,所累非文词。
强仕未为老,望郎不为卑。
淮边永阳郡,人物自熙熙。
费用量所入,丰约从其宜。
一妻本糟糠,不识金翠施。
三男无庶孽,讵爱纨绮赀。
甘贫绝诛求,易退无羁縻。
五十拟归耕,何必悬车期。
且予望卫公,云龙与山麋。
唐贤昔际遇,文雅道光辉。
进士取将相,易于俯拾棋。
自从五代来,素风已陵迟。
干戈为政事,茅土输健儿。
儒冠筮仕者,仅免寒与饥。
至今明圣代,此风犹未移。
自无经济术,乌用碌碌为。
归欤复归欤,无忘北楼诗。
《北楼感事》【宋·王禹偁】北楼出林杪,登览开病姿。旁带滁州城,雉堞何逶迤。下入刺史宅,却临统军池。伊予翰林客,失职方在兹。两衙簿领外,尽日吟望时。晚窗度急雨,夏木交繁枝。淮南气候殊,经秋啭黄鹂。檐前有山果,采掇亦甘滋。樽中有官酝,倾酌任醇醨。忘机得真趣,怀古生远思。念昔李太尉,落落邦家基。下笔到西汉,料兵如六奇。谪官来此郡,郁郁持一麾。尝作怀嵩楼,记文悲盛衰。甚得进退理,深明祸福机。未几再入用,斯言忽如遗。君恩匪胶柱,天殃若影随。六月万里行,炎荒竟不归。功成又名遂,不退将安之。姑以人事较,勿凭天命推。矧予草泽士,被褐复羹藜。谬因弄文翰,八载侍丹墀。三入承明卢,古人期并驰。玉堂百日罢,所累非文词。强仕未为老,望郎不为卑。淮边永阳郡,人物自熙熙。费用量所入,丰约从其宜。一妻本糟糠,不识金翠施。三男无庶孽,讵爱纨绮赀。甘贫绝诛求,易退无羁縻。五十拟归耕,何必悬车期。且予望卫公,云龙与山麋。唐贤昔际遇,文雅道光辉。进士取将相,易于俯拾棋。自从五代来,素风已陵迟。干戈为政事,茅土输健儿。儒冠筮仕者,仅免寒与饥。至今明圣代,此风犹未移。自无经济术,乌用碌碌为。归欤复归欤,无忘北楼诗。
https://shici.929r.com/shici/g1yWl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