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守拥朱轮,东郊物候新。
莺声随坐啸,柳色唤行春。
谷口云迎马,溪边水照人。
郡中叨佐理,何幸接芳尘。
太守拥朱轮,东郊物候新。
莺声随坐啸,柳色唤行春。
谷口云迎马,溪边水照人。
郡中叨佐理,何幸接芳尘。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太守在早春时节,乘坐华丽的马车,与众宾客一同前往郊外游玩的情景。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如莺鸟之声、柳树之色等,展现了早春生机勃勃的美丽画面,同时也表现了太守在享受大自然之美的同时,还不忘其官职责任,对郡中的政务也有所关心和处理。诗中透露出一种闲适而又不失庄重的生活态度,体现了唐代文人对生活情趣的追求。
"莺声随坐啸"一句,通过莺鸟的鸣叫与太守乘坐的马车相呼应,生动地表现了早春景色中生命的活力。"柳色唤行春"则是借柳树新绿之色,形象地展现了春天的到来。
"谷口云迎马,溪边水照人"两句,描绘了太守游玩时所处的自然环境,谷口的云朵仿佛在欢迎着行进的马匹,而溪边清澈的水面映照出人的身影,增添了一份静谧与和谐。
最后一句"何幸接芳尘"表达了诗人对于能与太守一同享受这美好时光而感到的庆幸。这里的"芳尘"指的是太守所到之处留下的英俊不凡的气息,亦可理解为文雅之士对高官的仰慕与追随。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对人物活动的刻画,展现了一个生动鲜活的早春郊游图景,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上层社会生活的观察。
桥低红板,正秦淮水长,绿杨飘撇。
管领春风陪舞燕,带露含凄惜别。
烟软梨花,雨娇寒食,芳草催时节。
画船箫鼓,歌声缭绕空阔。
究竟桃叶桃根,古今岂少,色艺称双绝?
一缕红丝偏系左,闺阁几多埋没。
假使夷光,苎萝终老,谁道倾城哲?
王郎一曲,千秋艳说江楫。
红板桥南,锦衣仓北,金陵从古皇州。
记离宫墙外,年少潜游。
忽听九重仙乐,东风细、声度龙楼。
依稀认,宁王玉笛,贺老箜篌。悠悠。
南朝风景,看几遍桃红,白了人头。
算刘郎易老,嬴女难留。
三十六宫何在,斜阳外、隐隐离愁。
伤心极,后湖菱蔓,一片渔舟。
苹洲小棹,约兜娘相共。岂意钱塘片帆送。
逢故人江上,一路看山,宁料我过了恶泼灵洞。
东瓯城下泊,孤屿中流,明月秋潮夜来涌。
此际最消凝,苦忆西楼,想帘底玉钩亲控。
舍旧枕珊瑚更谁知,有泪雨烘干,万千愁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