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采莲曲·其三》
《采莲曲·其三》全文
明 / 区大相   形式: 乐府曲辞  押[支]韵

荷花与人面,相对两相疑。

歌声人未觉,白鹭已先知。

(0)
鉴赏

这首《采莲曲(其三)》由明代诗人区大相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采莲女子与荷花之间微妙的情感交流,以及自然界的和谐共生。

“荷花与人面,相对两相疑。” 开篇以荷花与采莲女子的对视,营造了一种既含蓄又神秘的氛围。荷花在水中静静绽放,仿佛是大自然的画师精心勾勒出的一幅画卷;而采莲女子则在荷叶间穿梭,她的脸庞映着水面的光影,与荷花形成了和谐的画面。这里的“疑”字,不仅表达了女子对荷花的欣赏和好奇,也暗示了她内心深处的某种情感波动,或许是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或是对未来的憧憬。

“歌声人未觉,白鹭已先知。” 这一句进一步深化了画面的动态感。当采莲女子轻声歌唱时,歌声虽未被周围的人察觉,但早已吸引了一群白鹭的注意。白鹭作为自然界中的观察者,它们的反应预示着即将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情。这里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敏锐感知力,也巧妙地将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诗意的融合,暗示了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共存。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采莲女子与自然界的和谐之美,同时也蕴含了对生活情趣的追求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区大相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动人心弦的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那片荷塘之中,感受到了那份宁静与美好。

作者介绍
区大相

区大相
朝代:明

广东高明人,字用儒,号海目。区益子。善为文,下笔千言立就。万历十七年进士。初选庶吉士,累迁赞善、中允。掌制诰。居翰院十五年,与赵志皋、张位、沈一贯等有旧。赵等先后当国,大相皆引避不轻谒。后调南太仆寺丞,以疾归,卒。工诗词,皆严于格律,为明代岭南大家。有《太史集》、《图南集》、《濠上集》。
猜你喜欢

岁莫江南四忆·其四

平生把螯手,遮日负垂竿。

浩渺渚田熟,青荧渔火寒。

忆看霜菊艳,不放酒杯乾。

比老垂涎处,糟脐个个团。

(0)

悼友篇

建炎三年冬,胡骑方南驱。

王师一败绩,列戍如惊乌。

贼将招叛亡,操戈横道隅。

坐令江乡地,化作盗贼区。

平生金兰友,之子真吾徒。

避地出三物,夷险两不渝。

岂谓仓惶间,遂有生死殊。

始时群盗来,未识安所趋。

但闻戛金革,门外争喧呼。

扪萝得微径,密雪方纷敷。

子时索我急,出门冲贼涂。

迟子久不至,得报日已晡。

夫妇俱见执,担簦入军俘。

累累五儿女,饮泣声呱呱。

小雏从物故,踉跄走大雏。

长女留军中,继释二小姝。

藉草已信宿,脱死许可图。

贼意欲解缚,小试聊踌躇。

时方羽书至,招谕陈嘉谟。

渠奸立授辞,抗论苦未俞。

命子使草檄,操笔徒嗟吁。

谓言不事贼,高目扪髯须。

丈夫贱苟活,请就斧钺诛。

袒裼蒙殊死,肥白惊瓠壶。

其妻始就擒,抱子俱沉濡。

牵挽负残息,冻凌生罗襦。

时方燎湿薪,四座围诸孤。

可怜玉雪姿,不受蛇豕污。

须臾有健卒,提刀血模糊。

声言杀藁砧,忧愤搅郁纡。

抚掌发浩叹,陨越不复苏。

夫义妇亦烈,此事知久无。

自古肉食者,未必非奸谀。

生无骨鲠资,含死馀金珠。

石麟高嵯峨,丰碑树龟趺。

生无征战功,祁连巧规摹。

谁知草棘中,高义属竖儒。

蔡琰既两聘,生子留单于。

晚岁遭阿暪,爱惜存微躯。

蔚宗作佳传,浪与烈女俱。

世无采诗官,盛事恐湮芜。

子死不足惜,会当逢董狐。

(0)

时宰生日诗五首·其五

鲁人用真儒,齐田归郓欢。

当时号圣相,晏语甚眧焕。

往者遭承平,燕安嗟久玩。

三纲既已解,四海兵几半。

天戈不忍挥,胡骑忽云散。

功高陋古今,事易止朝旦。

方知今相圣,难复与鲁辨。

世罕班马流,无言可称赞。

愿公守成勋,宝历庆千万。

芜词不足录,至意良可献。

(0)

时宰生日乐章七首·其四单于朝章第四

单于朝,流沙暨。天降康,神乐只。坐法宫,圣天子。

稽唐虞,制六艺。属大儒,明古义。金支张,玉帛制。

告太平,备昭事。天马徕,渥洼至。朱鸟徕,翔九陛。

愿寿公兮报公治。

(0)

秋来久不作诗书所感

雨蹙江涛壮,天含暮霭低。

年华添老色,风物似年时。

富贵浑无念,情怀不到诗。

度秋无一语,已是俗人为。

(0)

仆访吕晞朴排岸方造舟翔鸾不及见后数日有诗次韵奉谢二首·其一

太常何敢醉如泥,休沐相寻见亦稀。

倦著青衫君未可,老遮乌帽我当归。

翔鸾寺里停烟棹,西子湖边看落晖。

安得剧谈同一笑,孤篷六尺去如飞。

(0)
诗词分类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诗人
老舍 顾随 沈祖棻 北朝民歌 唐玄宗 南朝民歌 唐琬 金庸 苏武 齐已 僧皎然 朱庆余 郁达夫 郭沫若 陶宏景 王珪 乾隆 梁羽生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