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正月十五日与兄弟清坐灯下不饮取黄精荔子甘实食之童稚绕膝嬉笑喧杂亦足慰岑寂戏作三绝句纪之·其三》
《正月十五日与兄弟清坐灯下不饮取黄精荔子甘实食之童稚绕膝嬉笑喧杂亦足慰岑寂戏作三绝句纪之·其三》全文
宋 / 李弥逊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龙楼曾侍赭黄衣,内竖传柑拜舞时。

空嗅清香愁永夜,梦魂何处觅丹墀。

(0)
注释
龙楼:宫殿。
赭黄衣:红色和黄色的官服(古代皇帝和官员的服饰)。
内竖:宦官。
传柑:宦官传递柑橘(古代宫廷习俗,表示敬意)。
拜舞:行礼舞蹈。
空:独自。
清香:柑橘的香气。
愁永夜:满怀愁绪。
梦魂:梦境中的灵魂。
觅:寻找。
丹墀:红砖朱门的宫阙(代指皇宫或朝廷)。
翻译
我曾在华丽的宫殿中侍奉,穿着红色和黄色的官服,那时宦官传递柑橘,大家行礼舞蹈。
独自闻着柑橘的清香,却满怀愁绪度过漫长的夜晚,梦中的我该去哪里寻找那红砖朱门的宫阙呢。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温馨的家庭团聚图景。诗人在正月十五日这天,与兄弟围坐在灯下,享受着简单而纯净的美食——黄精荔子,而没有饮酒。这一幕生动地展现了宋代普通家庭过节日的平和生活,以及亲情的温暖。

"龙楼曾侍赭黄衣,内竖传柑拜舞时。"

这里的“龙楼”可能是指家中的正厅,或者是一处高耸的建筑。诗人穿着赭色的衣服,参与节日的庆典。"内竖传柑"则是室内陈设的果实,可能是橘子或其他果品,用以装饰和祈福。"拜舞时"表明这一切都是在节日中举行的仪式。

"空嗅清香愁永夜,梦魂何处觅丹墀。"

诗人沉浸于家中的温馨氛围之中,感受着室内的清香,但心中却有所思虑,担忧和愁绪萦绕。这一句也可能是对外在世界的某种向往或牵挂。"梦魂何处觅丹墀"则是诗人表达了自己的精神状态,他的心灵似乎在寻找着什么,或许是一种精神的寄托。

整首诗通过简约而温馨的语言,传递出一种平凡生活中的美好,以及节日里家庭团聚所带来的慰藉。

作者介绍
李弥逊

李弥逊
朝代:宋   号:筠西翁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   生辰:1085~1153

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号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猜你喜欢

和赵帅寿张漕韵二首

但得桑麻遍楚间,此心不在大夫环。
落花流水深春好,画戟清香永日閒。
英簜偶来成胜赏,萱庭孰与奉慈颜。
正应得句尤奇杰,可继淮南大小山。

(0)

送曹器远试临安二首

青衫岂必贵,未得不可已。
皇皇海内人,趋走共一轨。
生前极浮荣,没后抱深耻。
他山有隐沦,一笑粲冰齿。
岂知天地间,树立在人纪。

(0)

春晚书怀二首奉简陈益之

百卉得雨露,华滋巧相娱。
但知说姚魏,河洛竟何如。
我方悟吾生,笺经未成书。
安得小学师,从之注虫鱼。

(0)

和丁少詹韵

尽日支颐听雨声,闲中惟得自知明。
朋来何敢烦公等,老去方惭负此名。
待欲短檠看少作,敢将尺牍论交情。
区区却望从容意,要莫令人一座倾。

(0)

送沈元诚赴临漳主簿

谁说乡先进,能无沈隐侯。
青衫今适越,白发竟依刘。
道固为名累,人当与命谋。
三台行渐近,且勿问归舟。

(0)

廷植侄得男朱文昭寄诗於汤饼集即席和韵

喜说徐卿得二雏,吾家波及亦君余。
青衫手板宜从此,断简家藏莫付渠。
但欲健如黄犊走,不妨错写弄麞书。
更看汤饼频频供,笑索梅花到岁除。

(0)
诗词分类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诗人
张齐贤 髡残 王镕 金人瑞 叶衡 狄仁杰 李旦 刘几 陈昌齐 惟俨 凌廷堪 任伯雨 西鄙人 虞姬 刘令娴 李夔 华允诚 曾公亮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