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岭崎岖路。访天山、摩厓峭壁,蒙茸何处。
不似青红岣嵝迹,谩说荒唐神禹。
有惟汉、永和堪据。
侯获沙南君父字,蚀苍苔、椎画鱼虫镂。
重细认,尚清楚。将军文采翩风度。
在三千、里外寄语,京华同赋。
七札司农殷勤意,不惮商量辞苦。
诧无二、齐东陶父。
足拓六行希世宝,费周详、铅椠双钩著。
真本对,忆攀古。
雪岭崎岖路。访天山、摩厓峭壁,蒙茸何处。
不似青红岣嵝迹,谩说荒唐神禹。
有惟汉、永和堪据。
侯获沙南君父字,蚀苍苔、椎画鱼虫镂。
重细认,尚清楚。将军文采翩风度。
在三千、里外寄语,京华同赋。
七札司农殷勤意,不惮商量辞苦。
诧无二、齐东陶父。
足拓六行希世宝,费周详、铅椠双钩著。
真本对,忆攀古。
这首词以雪岭为背景,描绘了探访天山时所见的摩崖峭壁,以及摩崖上的古老刻痕。与岣嵝山的遗迹不同,这里的碑文似乎更为神秘,据传是大禹所留,但又显得荒唐。词中提到的“汉、永和”可能指的是某个具体的历史时期或碑刻,显示出对历史的尊重。
接着,诗人聚焦于汉沙南侯获碑,其上镌刻着清晰的鱼虫图案,仿佛还能辨识出“侯获”二字。这体现了碑文的精细工艺和历史价值。词人赞美碑文的书法风格,形容其如将军般风度翩翩,且跨越千里之外,与京城的文化交流相呼应。
词人感慨万分,对司农的殷勤之意表示感激,尽管他们曾反复推敲碑文,甚至不惜辛苦。这里提到的“无二、齐东陶父”可能是指碑文的独特之处,如同稀世珍宝。为了保存这份珍贵文献,人们进行了周详的抄录和校对,展现了对古代文化的珍视。
最后,词人回忆起自己亲自攀爬摩崖,对照碑文,感受那份历史的厚重,表达了对古人的敬仰和对传统文化的深深怀念。整首词语言优美,情感深沉,是对古代石刻艺术的深情赞颂。
婴网虽皆困,褰笼喜共归。
无心期尔报,相见莫惊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