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身入穷阎,局影守环堵。
日高齿未嚼,风劲骭犹露。
胡为迫冻饿,此道吾所素。
出每驾鸡栖,归仍伏龙具。
原生本非病,董子盖不遇。
谁将斗升水,活此辙中鲋。
不见裹粮人,欲死者亦屡。
徒自讽诗书,区区立名誉。
侧身入穷阎,局影守环堵。
日高齿未嚼,风劲骭犹露。
胡为迫冻饿,此道吾所素。
出每驾鸡栖,归仍伏龙具。
原生本非病,董子盖不遇。
谁将斗升水,活此辙中鲋。
不见裹粮人,欲死者亦屡。
徒自讽诗书,区区立名誉。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贫困士人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诗人以沉郁顿挫的笔触,展现了一种超脱物外、自我安慰的情怀。
"侧身入穷阎,局影守环堵。" 这两句通过设定一个狭窄而又闭塞的环境,表达了诗人生活的贫困与孤独。这里的“穷阎”和“环堵”都是形容居所简陋、封闭。
接下来的 "日高齿未嚼,风劲骭犹露。" 描述了时间的流逝以及自然环境中的寒冷,这里的“日高”暗示了一天中最冷的时候,而“风劲骭犹露”则形象地表达了寒风凛冽。
诗人在 "胡为迫冻饿,此道吾所素。" 中流露出一种对于困境的超然态度,似乎他已经习以为常,对于贫穷和饥饿不再有太多的反抗情绪。
"出每驾鸡栖,归仍伏龙具。" 这两句通过对比富人的豪华生活与自己简陋的居所,强化了诗人内心对于现实无奈的情感。这里的“驾鸡栖”和“伏龙具”都是象征性的用语,分别代表着高贵和低微。
"原生本非病,董子盖不遇。" 这两句中,“原生本非病”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的处境有一种宿命的接受,而“董子盖不遇”则是对自己无法像先贤董仲舒那样获得理解和赏识的一种无奈。
"谁将斗升水,活此辙中鲋。" 这里,“斗升水”指的是微不足道的救助,而“辙中鲋”比喻诗人自身处于困境之中。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求援之情和对现实的无力感。
最后,"不见裹粮人,欲死者亦屡。" 这一句通过对比那些能够积蓄粮食的人,与自己生活中的绝望,进一步强调了贫困带来的生存压力。而“徒自讽诗书,区区立名誉。” 则表达了诗人面对现实的无奈,他只能通过吟诵诗书来安慰自己,试图在精神上建立一些尊严和荣誉。
总体来说,这首诗反映出诗人对于个人命运的无力感,以及在困境中寻求精神寄托的心路历程。
忠信立国基,晏婴曾进谏。
一言省繁刑,听采及谣谚。
旧宅承先人,近市识屦贱。
为政本诸仁,民情大可见。
狐裘三十年,清风邦之彦。
纳邑聆忠言,受赏辞邶殿。
是时陈氏昌,厚施公量变。
日夕市私恩,燠休遐迩遍。
营丘已屯邅,齐景尚荒宴。
赖有老成人,谠论抒无倦。
禳除祇取诬,爽鸠亦奚羡。
闻善不能从,无乃规为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