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沙走寒几千里,霞丝不起罗纹紫。
鱼龙水合青海愁,寒木空林晓鸢死。
玉台仙子琥珀钟,帘衣半卷迎东风。
鸾刀剪秋秋水溶,舞鸾堕影来虚空。
飞沙走寒几千里,霞丝不起罗纹紫。
鱼龙水合青海愁,寒木空林晓鸢死。
玉台仙子琥珀钟,帘衣半卷迎东风。
鸾刀剪秋秋水溶,舞鸾堕影来虚空。
这首元代吾丘衍的《十二月乐辞十三首(其十一)十一月》描绘了一幅深冬时节的景象。首句“飞沙走寒几千里”展现了风沙肆虐,气温极寒的场景,千里之外都笼罩在寒冷之中。接着,“霞丝不起罗纹紫”暗示了天空中没有绚丽的晚霞,只有单调的紫色,增添了冬季的肃穆。
“鱼龙水合青海愁”运用象征手法,可能表示湖面结冰,如同鱼龙被困,青海(青海湖)也似乎因寒冷而愁绪满怀。接下来,“寒木空林晓鸢死”进一步渲染了冬季的凄凉,连早晨的鸢鸟也无法生存,只能在空寂的树林中死去。
诗人笔触转向室内,“玉台仙子琥珀钟”描绘了一位仙女般的女子在用琥珀制成的精美钟表计时,暗示着时光的流转和冬日的漫长。“帘衣半卷迎东风”则写女子轻启窗帘,期待春天的到来,透露出一丝希望与期待。
最后两句“鸾刀剪秋秋水溶,舞鸾堕影来虚空”描绘了刀剪秋水的幻象,以及舞动的鸾鸟倒映在水中,仿佛在空中留下虚无的影子,给人以梦幻般的感觉。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元代诗人对冬季独特韵味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