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烈山将碎,声刚兽欲号。
獞猺疑逞雪,刘项讶争豪。
红焰摧林去,青烟逼汉高。
百虫惊蛰近,谁为激江涛。
气烈山将碎,声刚兽欲号。
獞猺疑逞雪,刘项讶争豪。
红焰摧林去,青烟逼汉高。
百虫惊蛰近,谁为激江涛。
这首诗描绘了壮观的火烧景象,通过“气烈”、“声刚”等词语,营造出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感。诗人以“山将碎”、“兽欲号”等夸张手法,形象地展现了火势之猛烈,仿佛连山石都为之颤抖,野兽也因恐惧而嚎叫。接着,“獞猺疑逞雪”,以“雪”比喻火焰的洁白与壮观,进一步强化了视觉冲击力。而“刘项讶争豪”则运用历史典故,暗示这场大火的规模和影响力,如同楚汉争霸般激烈。
“红焰摧林去”一句,生动描绘了火焰吞噬森林的场景,红色的火焰如同巨龙般摧毁着一切。紧接着,“青烟逼汉高”则以“逼”字,表现出青烟紧随其后,似乎要追上并超越历史的痕迹,寓意深远。
最后,“百虫惊蛰近,谁为激江涛”两句,既写出了火灾临近时百虫的惊慌失措,又暗喻了这场大火对周围环境的巨大影响,甚至可能引发更大的自然现象,如江水的波动。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强烈的对比,展现了大自然力量的威严与壮美,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类活动与自然平衡关系的深思。
宣城百山间,文脊尤奇峰。
拔出飞鸟上,图画难为容。
闻昔有幽人,扪萝追赤松。
遗形此古室,孤坐鹿裘重。
人去邈不反,洞壑空藏龙。
侧行苍崖烟,俯仰求灵踪。
游者如可得,甘弃万户封。
安能久尘土,倾倒相迎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