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衣宫锦汉蒲桃,髻侧芙蓉映二毛。
亲在未应称老大,家贫那敢失清高。
双双花影随龙杖,一一莺声动玉醪。
堂上九旬看渐近,游仙且莫作卢敖。
莱衣宫锦汉蒲桃,髻侧芙蓉映二毛。
亲在未应称老大,家贫那敢失清高。
双双花影随龙杖,一一莺声动玉醪。
堂上九旬看渐近,游仙且莫作卢敖。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温馨而富有生活气息的画面。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家庭团聚的场景,以及对父母孝顺之情的表达。
首句“莱衣宫锦汉蒲桃”,运用了典故,莱衣象征孝顺,宫锦和汉蒲桃则描绘了服饰与食物的华美,营造出节日的喜庆氛围。接着,“髻侧芙蓉映二毛”一句,通过女子的装扮,映衬出岁月的痕迹,同时也暗示着家庭中长辈的存在。
“亲在未应称老大,家贫那敢失清高”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父母的尊敬与孝顺之心,即使家境贫寒,也不愿失去应有的尊严和礼仪,体现了深厚的家庭观念和道德修养。
“双双花影随龙杖,一一莺声动玉醪”描绘了家人围绕在父母身边,共享天伦之乐的情景。龙杖象征着长者的权威与尊贵,莺声则代表了生机与欢乐,玉醪则是佳酿,寓意着生活的甜美与幸福。
最后,“堂上九旬看渐近,游仙且莫作卢敖”表达了诗人对父母长寿的祝愿,同时也提醒自己要珍惜与父母相处的时光,不要像卢敖那样因追求仙道而忽视了亲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展现了家庭和睦、孝顺父母的主题,语言朴实而情感真挚,体现了明末清初时期文人对于家庭伦理和社会道德的重视。
南山来松节,北山割麝脐。
烧烟扫煤和胶漆,篆记岁月形蛟螭。
集贤学士久珍玩,云初得自扶桑枝。
张翁所作又精绝,磨刮不动犹坚犀。
邺台古瓦汲水试,黑云随手生冰池。
况君学术老益富,六经秘法穷无遗。
明窗静几列毫楮,而与此物真相宜。
草玄著就垂万世,忠厚自任陈安危。
嗟予吏役久零落,至宝暗赠宁非痴。
呜呼大禹已往不复见,一尺浑厚疑玄圭。
客来说刘翁,嵩山跨黄犊。
青衣二双鬟,颜色若明玉。
手携绿牙笛,随轩奏新曲。
倒倾酒榼松下饮,旋开毡帐云中宿。
少年富贵老安闲,自道此生无不足。
令人慕高标,神魄顿萧爽。
何当插两翼,乘风一飞往。
永结斯人交,逍遥恣真赏。
长哦紫霞篇,洞户琼瑶响。
胡为恋青衫,壮节空肮脏。
尘埃一閧城郭卑,波澜万顷沧溟广。
明朝未作嵩少游,且向江南结鱼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