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烧丹骑竹马,情恋萧公碧城下。
故物无馀只五泉,亦有松风伴潇洒。
谁来洗耳复洗心,寥寥千载闻遗音。
寺门不掩象灯暗,猿隔数峰时一吟。
先生烧丹骑竹马,情恋萧公碧城下。
故物无馀只五泉,亦有松风伴潇洒。
谁来洗耳复洗心,寥寥千载闻遗音。
寺门不掩象灯暗,猿隔数峰时一吟。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道士陶弘景在横山书堂寺修行的生活场景,充满了道家的隐逸气息和自然之美。
首句“先生烧丹骑竹马”,以“烧丹”点明陶弘景修道炼丹之事,“骑竹马”则形象地描绘了他悠然自得的仙风道骨之态。接着“情恋萧公碧城下”,进一步渲染了陶弘景对山林生活的热爱与向往,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展现得淋漓尽致。
“故物无馀只五泉,亦有松风伴潇洒。”这两句写出了陶弘景修行之地的清幽与宁静,五泉之水与松风相伴,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通过“无馀”二字,强调了此处环境的简朴与纯净,与世俗的繁华形成鲜明对比。
“谁来洗耳复洗心,寥寥千载闻遗音。”这两句表达了对陶弘景精神境界的高度赞美。无论是洗耳还是洗心,都象征着心灵的净化与升华,千载之后,其精神依然回响在世间,影响深远。
最后两句“寺门不掩象灯暗,猿隔数峰时一吟。”描绘了夜晚寺庙的静谧景象,寺门虽开而灯火微弱,仿佛与外界隔绝,只有远处的猿猴偶尔传来的一声长吟,增添了几分神秘与孤寂之感。整个画面静谧而深邃,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陶弘景修行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道家文化中追求自然、超脱世俗的精神境界,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朔风吹微雪,被酒昏不醒。
畜眼见龙侯,使我志气盛。
世烈蔚通材,儒术成健令。
旧知德业广,近接词华胜。
浮空波澜老,入冶金铁迸。
攀古学阴何,步今揖王邓。
愿言举高翮,侧听敷新政。
再读县居篇,私怀国桢庆。
清晨登闸望,插流如箭激。
未至目已眩,少近舌频咋。
下流如镜平,上流如立壁。
以指遥度之,相去岂咫尺。
跳珠溅沫不暂停,五里以内闻其声。
以闸束水水愈怒,狂呼大吼相争衡。
我身在闸意已惊,一船早向闸口撑。
船腰牢系百条缆,辘轳四面皆纵横。
一声爆火船头鸣,千夫著力牵长绳。
欲上未上船直立,船前船后传呼急。
摇旗鸣鼓何??,宛共蛟龙争窟宅。
官趋吏走齐倥偬,一船努力如升空。
后船衔尾复继进,安能预定吉与凶。
我船亦须从此入,目眩心摇神恍惚。
敢夸忠信涉风涛,此中不少生人骨。
东风海上来,吹作三日雨。
之罘起微云,蜿蜒拖一缕。
茫茫海气生,与之互吞吐。
阖辟变阴阳,瀰漫连四宇。
老龙蛰深渊,出与冯夷舞。
我欲狎天吴,赤手施网罟。
波涛轻性命,与汝快一睹。
皎皎晓日开,云归龙亦俯。
凌波立飞仙,绰约挥白羽。
群灵驱匝沓,制伏不在武。
海天湛青蓝,容光相媚妩。
欲竟从之游,忝作之罘主。
晨光结晴霞,林旭遥相著。
荒桥阻车辙,谷转每前却。
中峰忽屹立,攒空利如削。
稍登乍眩旋,回睇更辉㸌。
岩留太古树,涧蓄长生药。
却穿阴磴苔,楼阁倚天豁。
木末辨觚棱,云端识赭垩。
欻临清净宇,万想皆摆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