愁到浓时酒自斟,挑灯看剑泪痕深。
黄金台愧少知己,碧玉调将空好音。
万叶秋风孤馆梦,一灯夜雨故乡心。
庭前昨夜梧桐雨,劲气萧萧入短襟。
愁到浓时酒自斟,挑灯看剑泪痕深。
黄金台愧少知己,碧玉调将空好音。
万叶秋风孤馆梦,一灯夜雨故乡心。
庭前昨夜梧桐雨,劲气萧萧入短襟。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诗人汪元量所作,名为《秋日酬王昭仪》。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深沉忧愁和对友情的珍视。
"愁到浓时酒自斟"表达了诗人在愁绪满怀之际,不禁独自斟酌美酒,以酒解愁的情景。这里的“愁”可能是由于时代动荡、个人遭遇或友情淡漠所致,酒成为缓解心中忧虑的一种方式。
"挑灯看剑泪痕深"则描绘了诗人在夜晚挑起灯光,观看剑器时,不禁潸然泪下,泪痕显现于脸上。这里的“剑”可能象征着某种坚定不移的信念或是对过往岁月的怀念,而泪痕深则显示了内心的苦楚和深沉的情感。
"黄金台隗少知己,碧玉调湘空好音"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知音难求的感慨。在高大如黄金台般的地方,能与之心灵相通的人寥若晨星。而“碧玉调湘”则可能是指诗人在清净无为的环境中寻找那份内心的平和,但终究只是空有美好之音,无人共鸣。
"万叶秋风孤馆梦,一灯夜雨故乡心"这里,诗人将自己比作孤独的旅人,在秋风中梦到远方的家园。万千树叶在秋风中摇曳,而一盏孤灯下,夜雨绵绵,心中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
"庭前昨夜梧桐语,劲气萧萧入短襟"这两句诗则写出了诗人对于自然界变化的敏感。梧桐树在秋风中发出沙沙的声音,这声音不仅是自然之音,更是进入了诗人的衣襟,成为他内心世界的一部分。
整首诗通过对酒、剑、知己、故乡等元素的描写,表现出了诗人深沉的个性和复杂的情感世界。诗中充满了对友情、家园的怀念,以及对个人信仰的坚守。在那个动荡的时代背景下,这种情感体现了一个士大夫阶层对于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心声。
万里徕西蜀,声华振士林。
匪躬无近援,圣主作知音。
已破奸邪胆,方劳抚字心。
政成须趣驾,天下仰为霖。
混沌既开辟,溥博分渊泉。
其中具明眼,来往类跳圆。
惟有诗工夫,可探造化先。
研摩到极致,换骨如得仙。
上以美教化,下以明性天。
元白愧重浊,鲍谢羞轻便。
佩剑虽相笑,沈迷乃同船。
未登风雅域,为问何因缘。
无非警策句,各在诗一偏。
我欲窥其奥,晏食宵不眠。
观舞悟深旨,曾不及张颠。
清新乏奇妙,局束犹拘联。
习气未能断,为之乎犹贤。
写出多瑕疵,未免拙慈愆。
公诗百篇内,浩然志帅全。
愈出力愈促,即之俱自然。
熟读已成诵,宁待三绝编。
如澡银潢水,尘氛俱尽湔。
敬当珍此赐,墨迹令常鲜。
更许示馀帙,泚笔吾须传。
簇云行太虚,作霖自天意。
凉气入郊坰,通宵喜不寐。
鼕鼓喧铜驼,鲸钟韵萧寺。
迟明上层楼,羽扇端可弃。
万象奔空来,揽之入诗思。
七碗有馀清,一觞成径醉。
倒着白接䍦,飘萧新出笥。
客有可人姿,终规聊见志。
乐饮虽及辰,沈酣非所恣。
主人云梦胸,绰有容物智。
温颜起谢客,博哉斯言利。
平生千金躯,于此肯尝试。
逡巡扫钜篇,华衮酬一字。
观者嗟贤王,不以儒为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