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外长安道,纷纷名利人。
谁知方寸许,有地可颐真。
真能了万象,亦复冥诸尘。
不离虚幻境,举目见全身。
门外长安道,纷纷名利人。
谁知方寸许,有地可颐真。
真能了万象,亦复冥诸尘。
不离虚幻境,举目见全身。
这首诗描绘了长安大道上名利之徒的繁忙景象,与诗人内心追求的宁静与真实形成鲜明对比。首句“门外长安道,纷纷名利人”以长安大道为背景,生动展现了世俗社会中人们追逐名利的忙碌与喧嚣。接下来,“谁知方寸许,有地可颐真”转折,诗人表达了对内心世界纯净与真实的向往,暗示在繁华之外,有一片心灵的净土等待着被发现和守护。
“真能了万象,亦复冥诸尘”进一步阐述了内心的平静与宇宙万物的关系,意味着真正的理解与领悟能够超越表面的纷扰,达到心灵的和谐与宇宙的融合。“不离虚幻境,举目见全身”则强调即使身处看似虚幻的世界,也能通过内心的觉醒,看到真实的自我,实现精神上的自由与解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外部世界的喧嚣与内心的宁静,探讨了在现代社会中如何保持自我、追求真实与内在平和的主题,体现了诗人对于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平衡的深刻思考。
战休左触氏,梦破大槐国。
肝胆方一家,燕越非异域。
是中路坦平,本自无降陟。
乾坤有乾坤,无极复无极。
海角尽东南,天门洞西北。
万里无寸草,何人不相识。
亦有鼓刀儿,大烹举铜鬲。
纷纷百卉不须栽,一见论交正有梅。
诗兴已从东阁动,山寒并许北枝开。
影横窗纸月为友,香著砚屏春共来。
庭下芝兰争秀发,对花君但莫停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