皂帽青鞋不惮劳,玄蝉哕哕遍亭皋。
秋光莫讶黄花晚,岚气初浮白雁高。
日落长林皆竹色,风回寒涧起松涛。
多君雅有龙山兴,潦倒宁辞醉浊醪。
皂帽青鞋不惮劳,玄蝉哕哕遍亭皋。
秋光莫讶黄花晚,岚气初浮白雁高。
日落长林皆竹色,风回寒涧起松涛。
多君雅有龙山兴,潦倒宁辞醉浊醪。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与友人黄筠溪明府在重阳节后五日一同登山的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秋季山林的壮丽景色和诗人的情感世界。
首联“皂帽青鞋不惮劳,玄蝉哕哕遍亭皋”,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登山者的形象,他们头戴皂帽,脚踏青鞋,不畏劳苦,穿越于山间。玄蝉的鸣叫声在广阔的田野上回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悠远的氛围。
颔联“秋光莫讶黄花晚,岚气初浮白雁高”,进一步描绘了秋季的景色。虽然黄花已晚,但秋光依旧迷人;轻雾缭绕中,白雁高飞,展现出大自然的生机与和谐。
颈联“日落长林皆竹色,风回寒涧起松涛”,将视角转向傍晚时分的山林。夕阳西下,长林之上满是竹影婆娑;微风吹过寒冷的山涧,松涛阵阵,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尾联“多君雅有龙山兴,潦倒宁辞醉浊醪”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赞赏之情。他不仅欣赏自然美景,更看重与友人共享的快乐时光。即使生活困顿,也不愿放弃这份难得的欢聚,愿意举杯共饮,享受生活的乐趣。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友情的深情表达,展现了明代文人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友情的珍视。
半生走三吴,问舍如捕风。
敢辞百尺楼,高卧愧元龙。
向来江道人,卜宅湖山中。
安知三十年,忽如化人宫。
苍云翳修竹,飞阁凌春空。
主人两鬓霜,驱车大河东。
岂念五亩园,方作万里封。
而我志幽独,长年羡冥鸿。
翻无容足地,茅茨剪蒿蓬。
生别万里馀,会面终有期。
死别不转眸,一朝千古非。
白日光在天,玄阴閟泉扉。
盈盈闺中秀,土化成枯骴。
冠笄共甘苦,谓见素发垂。
那知死生变,不待桑荫移。
室有病时菌,箧有嫁时衣。
了了眼中事,闲妆静容仪。
垂杨手曾折,为我当春稀。
迅流无回波,落英无还枝。
空房阒无迹,新坟草离离。
伤心北门道,同来不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