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谁知李似阴,好奇仍许杜犹岑。
后期五日来圯下,面壁九年参少林。
瘴鬼安能惊鹤众,地灵何敢著狐任。
雷车电炽中宵起,看取龙工济物心。
有句谁知李似阴,好奇仍许杜犹岑。
后期五日来圯下,面壁九年参少林。
瘴鬼安能惊鹤众,地灵何敢著狐任。
雷车电炽中宵起,看取龙工济物心。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朱翌的作品,名为《邓提举留诗南华予后五日入山次韵》。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深厚文化底蕴和对道家思想的崇尚。
"有句谁知李似阴,好奇仍许杜犹岑。"
这两句诗以比喻的手法,通过对古人李耳、杜子春的引用,表达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知识渴望的态度。"李似阴"指的是道家思想中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而"杜犹岑"则是形容古人杜子春隐居时的高洁。
"后期五日来圯下,面壁九年参少林。"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即将入山修行的决心,以及他对于修道所需时间和耐力的认识。"圯下"可能指的是一种特定的地理环境或隐居之所,而"面壁九年"则是对佛教中修行者静坐面壁九年的生动写照,显示了诗人对于修持的严肃态度。
"瘴鬼安能惊鹤众,地灵何敢著狐任。"
这两句通过设问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中神秘力量的敬畏之心,同时也反映出了他对于正邪之分的明确立场。"瘴鬼"和"地灵"在这里代表了自然界中的神秘力量,而"惊鹤众"和"著狐任"则是对这些力量可能带来的干扰与考验的描述。
"雷车电炽中宵起,看取龙工济物心。"
最后两句诗通过雷声和闪电来象征自然界的强大力量,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道家济世观念的认同。"龙工"在这里可能是对道家修炼方法的一种比喻,显示了诗人希望通过自己的修行来达到帮助世人的愿望。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化素养和哲学思考,也展现了他对于自然、生命和宇宙的深刻感悟。
张饮春江湄,送此倦游客。
冠盖何营营,临行纷赠策。
吴人感恩深,攀路随充斥。
行藏固由命,但为公论惜。
楩楠弃中野,兰荪槁深泽。
良时难再遇,杳然山海隔。
黄鸟嘤其鸣,青骊逝安适。
浮云忽归山,霖雨不成滴。
湛湛长江水,粲粲水中石。
风波汨其泥,所遇非故迹。
惟其有本性,居然自清白。
勿以穷自卑,徽音慰离析。
路盘白竹村,崎岖探穷谷。
居人八九家,林杪构破屋。
下惟四柱立,亭亭不附木。
仰视如鸟巢,夕暝梯云宿。
楼动晚风吹,万竿如戛玉。
已防虎豹害,复惧麋鹿触。
我行多仿徨,不敢岐路哭。
从者俱饥色,清潭聊手掬。
吾语勿苦饥,餐松毛羽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