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花奁月池岸路。非烟非雾。鬓边蝉,钗上凤。
相逢如梦。梦中山枕隐浓妆。郁金堂。
镜花奁月池岸路。非烟非雾。鬓边蝉,钗上凤。
相逢如梦。梦中山枕隐浓妆。郁金堂。
这首诗《蕃女怨》由清代诗人陈匪石创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异国女子的哀怨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将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镜花奁月池岸路”,开篇即以镜花、奁月、池岸、道路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梦幻而略带忧伤的氛围。镜花比喻虚幻不实,奁月则暗示着女子内心的孤独与寂寞,池岸路则引人遐想,仿佛通往未知的情感世界。
“非烟非雾”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梦幻与现实之间的模糊界限,让人感受到女子情感的飘渺与难以捉摸。
“鬓边蝉,钗上凤”通过具体的饰品细节,展现了女子的美丽与精致,同时也暗示了她内心世界的丰富与复杂。蝉与凤,既是自然界的生物,也常被赋予象征意义,蝉鸣代表着生命的短暂与脆弱,而凤则象征着高贵与美好。
“相逢如梦,梦中山枕隐浓妆,郁金堂”则直接点明了主题——“蕃女怨”。相逢如同梦境,既表达了偶遇的惊喜,也暗含了梦醒后的失落与无奈。山枕隐浓妆,可能是指女子在梦中或回忆中,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浓妆代表了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郁金堂,则是女子居住的地方,郁金是一种香料,常用于形容香气浓郁,这里可能象征着女子内心的深沉与复杂情感。
整体而言,《蕃女怨》通过一系列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深刻地描绘了一位异国女子在特定情境下的内心世界,展现了她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对现实的无奈以及对情感的深深眷恋。
见梅惊笑,问经年何处,收香藏白。
似语如愁,却问我、何苦红尘久客。
观里栽桃,仙家种杏,到处成疏隔。
千林无伴,澹然独傲霜雪。
且与管领春回,孤标争肯接、雄蜂雌蝶。
岂是无情,知受了、多少凄凉风月。
寄驿人遥,和羹心在,忍使芳尘歇。
东风寂寞,可怜谁为攀折。
办著春游费。奈狂风吹寒,禁定满城花事。
天暝云深时度雨。院落秦筝未试。
倩谁趱、杏娇桃媚。
韶色三停今过一,只淡黄杨柳装愁思。
芳径滑,绣窗闭。玉炉闷炷香温被。
忆去年、匆匆胜赏,梦沈烟水。
遥望秋千新彩索,难把旧痕重系。
待暖入、香红十里。
别拥双鸾迎素月,教明年、不恨今憔悴。
莺共燕,汝知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