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慢山翁无定禅,放情幽处一盘旋。
晚钟始度疏林外,霜月微升碧嶂边。
归鸟避人过远树,侍童改火汲新泉。
扶筇独倚松屏望,石屋柴门锁暮烟。
懒慢山翁无定禅,放情幽处一盘旋。
晚钟始度疏林外,霜月微升碧嶂边。
归鸟避人过远树,侍童改火汲新泉。
扶筇独倚松屏望,石屋柴门锁暮烟。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山中老僧在傍晚时分漫步于松岭之上的宁静场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中独特的自然风光与僧人的内心世界。
首句“懒慢山翁无定禅”,开篇即点出山中老僧的悠闲与自在,他不拘泥于固定的修行方式,而是随心所欲地在山中游走。接着,“放情幽处一盘旋”进一步描绘了老僧在幽静之地自由自在地徘徊的情景,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洒脱。
“晚钟始度疏林外,霜月微升碧嶂边”两句,通过晚钟声和初升的霜月,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寒意的氛围,同时也暗示时间的流逝与夜晚的降临。远处的疏林与近处的碧嶂,构成了一幅层次分明、富有空间感的画面。
“归鸟避人过远树,侍童改火汲新泉”则通过归鸟与侍童的活动,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内容。归鸟在空中盘旋,似乎在避开行人,而侍童则在忙碌着取新泉水,这些细节生动地展现了山中生活的另一面,既有自然界的和谐共生,也有日常生活的温馨与忙碌。
最后,“扶筇独倚松屏望,石屋柴门锁暮烟”两句,将画面推向高潮。老僧独自倚靠在松树旁,眺望着远方,石屋与柴门在暮烟中若隐若现,既表现了老僧内心的宁静与淡泊,也暗示了他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感悟。整个画面充满了诗意与哲思,让人仿佛能感受到那份超然物外的境界。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不仅展现了山中晚景的美丽与宁静,更深层次地表达了老僧对自然、生活以及内心世界的独特理解与感悟,是一首富有意境与哲理的佳作。
日入不遑息,驱车更之东。
回蹊出蒙密,解袂迎长风。
风从何许来,历历江南钟。
顿辔阿兰若,虚庭月正中。
流萤逗深竹,白鸟巢青松。
华灯耿翠箔,瑶花擢春丛。
绝境美清夜,恍非尘界逢。
惜无一樽酒,幸与之子同。
明发即南北,浮生两飞蓬。
当年贤守令,载酒沔南游。
凉月呈新霁,明湖涵素秋。
郎官夏口使,仙客夜郎囚。
促膝青螭舫,连觞紫绮裘。
高驩随雨散,馀躅想风流。
芳草失青履,沧波浮白鸥。
江吞百顷尽,石刻一篇留。
宜有沈碑者,前怀陵谷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