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入不遑息,驱车更之东。
回蹊出蒙密,解袂迎长风。
风从何许来,历历江南钟。
顿辔阿兰若,虚庭月正中。
流萤逗深竹,白鸟巢青松。
华灯耿翠箔,瑶花擢春丛。
绝境美清夜,恍非尘界逢。
惜无一樽酒,幸与之子同。
明发即南北,浮生两飞蓬。
日入不遑息,驱车更之东。
回蹊出蒙密,解袂迎长风。
风从何许来,历历江南钟。
顿辔阿兰若,虚庭月正中。
流萤逗深竹,白鸟巢青松。
华灯耿翠箔,瑶花擢春丛。
绝境美清夜,恍非尘界逢。
惜无一樽酒,幸与之子同。
明发即南北,浮生两飞蓬。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晚宿于宝泉山慧日寺的所见所感。首句“日入不遑息,驱车更之东”写出了诗人忙碌一天后仍继续赶路,直到傍晚才来到寺庙。接下来,“回蹊出蒙密,解袂迎长风”描绘了他在林间小径上停车,感受凉风吹拂的情景,风声仿佛带来了江南的钟声。
“顿辔阿兰若,虚庭月正中”描绘了寺庙的宁静,月光洒在空旷的庭院,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诗人观察到萤火虫在深竹间闪烁,白鸟栖息在青松之上,这些自然景象增添了夜晚的生动与神秘。
“华灯耿翠箔,瑶花擢春丛”写寺内灯火明亮,如同翠色的帘幕,而春天的花朵在灯光下显得更加娇艳。诗人感叹此处美景如画,仿佛置身仙境,感叹没有美酒相伴。
最后两句“绝境美清夜,恍非尘界逢。惜无一樽酒,幸与之子同”,表达了诗人对这清幽夜晚的深深喜爱,遗憾的是未能有酒共饮,但能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共享此景已足矣。结尾“明发即南北,浮生两飞蓬”则暗示了诗人即将启程,人生如浮萍般漂泊不定。
总的来说,贺铸的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寺庙夜晚的静谧与美丽,流露出诗人对尘世之外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
升沈相识十三秋,新故如麻一转头。
久款游从来北阙,遽闻风教入东州。
自驱矛盾趋中说,谁拥鸾旂玩半流。
十日菊花犹可醉,多情应且击扁舟。
脱身魏晋间,嗣宗南阮英。
长啸写逸兴,偶为台上行。
或带竹林醉,独驾无将迎。
风月乃所友,相投清与明。
微引踵中息,稍从唇齿鸣。
渐渐薄林杪,飘堕令人惊。
忧愤闻而平,贪浊闻而清。
苏门得孙子,答以鸾凤声。
不应乃深应,栖导良自诚。
当悟啸中旨,可传言外情。
台在声不传,万籁徒汝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