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尉氏五题·其四啸台》
《尉氏五题·其四啸台》全文
宋 / 黄裳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脱身魏晋间,嗣宗南阮英。

长啸写逸兴,偶为台上行。

或带竹林醉,独驾无将迎。

风月乃所友,相投清与明。

微引踵中息,稍从唇齿鸣。

渐渐薄林杪,飘堕令人惊。

忧愤闻而平,贪浊闻而清。

苏门得孙子,答以鸾凤声。

不应乃深应,栖导良自诚。

当悟啸中旨,可传言外情。

台在声不传,万籁徒汝争。

(0)
鉴赏

此诗《尉氏五题(其四)啸台》由宋代诗人黄裳所作,描绘了一位脱俗之士在啸台上的雅致生活。诗人通过生动的语言,展现了这位隐士远离尘嚣,追求心灵自由的境界。

首句“脱身魏晋间,嗣宗南阮英”点明了人物的身份背景,暗示其与魏晋时期的高士嵇康有着相似的精神追求。接着,“长啸写逸兴,偶为台上行”描绘了这位隐士在啸台上长啸抒发内心的情感,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或带竹林醉,独驾无将迎”一句,形象地表现了隐士在自然中的自在与洒脱,无论是竹林间的微醺还是独自驾车,都体现了他对自由的向往和对世俗的淡泊。

“风月乃所友,相投清与明”进一步强调了隐士与自然界的和谐关系,风月成为他的朋友,共同营造出一片清新明亮的世界。

“微引踵中息,稍从唇齿鸣”则细腻地描绘了隐士在啸台上的动作与声音,通过微妙的动作和轻柔的声音,传达出内心的平静与喜悦。

“渐渐薄林杪,飘堕令人惊”描绘了隐士在啸台上的行为逐渐影响到周围的环境,甚至引起了一些意想不到的反应,这既是对自然界的尊重,也是对隐士行为的一种赞美。

“忧愤闻而平,贪浊闻而清”表达了隐士的言行能够净化人心,平息纷扰,体现出他高尚的人格魅力。

“苏门得孙子,答以鸾凤声”借用典故,说明隐士的智慧和品德得到了后人的认可和赞扬,如同鸾凤之鸣,高洁而响亮。

“不应乃深应,栖导良自诚”则揭示了隐士的言行虽然看似不直接回应外界,但实际上却深深影响着他人,引导人们走向真诚与善良。

最后,“当悟啸中旨,可传言外情。台在声不传,万籁徒汝争”总结了整首诗的主题,强调了隐士通过啸台传达的不仅仅是声音,更是一种超越言语的深远意义,提醒人们在喧嚣的世界中寻找内心的宁静与真理。

整首诗通过对啸台及其周围环境的描绘,以及对隐士生活状态的刻画,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自由和精神追求的深刻理解与向往,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理想人格的赞美和推崇。

作者介绍

黄裳
朝代:元

猜你喜欢

林间

林间随分乐清朝,长爱菖蒲对寂寥。

客到每嫌闻夜雨,窗前不要种芭蕉。

(0)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其五十六

道随缘而不变,源赴汲而不枯。

禅悦之食兮饱其腹,法空之座兮跏其趺。

青原自喜有麟角,黄檗谁嫌捋虎须。

(0)

冬日寄住庵僧

落叶积莓苔,柴扉半不开。

幽林云密覆,花鸟恨空来。

(0)

送董元达

读书不作儒生酸,跃马西入金城关。

塞垣苦寒风气恶,归来面皱须眉斑。

先皇召见延和殿,议论慷慨天开颜。

谤书盈箧不复辩,脱身来看江南山。

长江滚滚蛟龙怒,扁舟此去何当还?

大梁城里定相见,玉川破屋应数间。

(0)

周梅所携正仲再和借书韵见示次韵报之

少日从军辉绿縢,如今一室与云朋。

低眉深闭车中妇,背俗空悬木上罾。

何幸传衣归六祖,莫忘受记出燃灯。

相期何止诗篇事,大节无亏誓饮冰。

(0)

咏凌霄花

凌空千尺走龙蛇,隐映柴门野老家。

拚把长缨縻落月,乱飘丹粉染晴霞。

猿猴升惯能收药,蝴蝶低飞不到花。

最爱豹林种处士,紫英香里岸乌纱。

(0)
诗词分类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诗人
荆轲 陈韡 吴淑姬 郦炎 祝颢 朱厚熜 顾梦游 黄尊素 赵壹 李约 傅毅 王籍 夏侯湛 郝天挺 吴兰修 沈君攸 莫宣卿 张文姬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