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僧晚相投,貌古似落魄。
说性说虚空,彫心苦摸索。
千百则公案,信口无一错。
有蝉隔窗鸣,与僧恣酬酢。
僧喝蝉不知,僧怒蝉不觉。
蝉厌忽飞去,僧语无处著。
呼儿掩柴扉,请僧自行脚。
禅僧晚相投,貌古似落魄。
说性说虚空,彫心苦摸索。
千百则公案,信口无一错。
有蝉隔窗鸣,与僧恣酬酢。
僧喝蝉不知,僧怒蝉不觉。
蝉厌忽飞去,僧语无处著。
呼儿掩柴扉,请僧自行脚。
这首宋诗《谈禅》描绘了一幅僧人与访客夜晚禅谈的场景。诗人以禅僧为对象,通过其外貌的“落魄”形象和深入探讨佛法的“雕心苦摸索”,展现出僧人的专注与执着。禅僧对佛理的讲述“千百则公案,信口无一错”,显示出其深厚的禅学造诣。窗外蝉鸣与僧人的互动,构成了一种禅境中的对话,蝉的无知与僧的沉思形成对比。最后,蝉的厌倦和飞走,象征着禅谈的无常与禅者的超脱,僧人则回归自我,吩咐童子关门,独自继续修行之路。整首诗寓禅意于日常,富有哲理,体现了宋代理学与禅宗交融的特点。
脩竹不知数,云藏小渭川。
亭沼经营初,观者日骈阗。
耆旧为我语,中有一龙渊。
时时见怪象,吐气如长烟。
渔人或舣舟,樵牧不敢前。
兹实总角时,耳聆父老言。
相携示其处,止水涵青黫。
沈沈不见底,似有蛟蛇蟠。
我时心语口,龙岂居其间。
江湖非不广,而此栖蜿蜒。
有无未可知,疑信空相传。
皇天傥困汝,时至须腾骞。
沧溟可以家,一徙窟宅悭。
变化作霖雨,涤荡骄阳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