彊弩驱潮水为东,昔年此地识英雄。
素车白马空明上,青盖红旗灭没中。
十万军声西塞月,三千鲲浪北溟风。
乘槎有约终须去,见说银潢与海通。
彊弩驱潮水为东,昔年此地识英雄。
素车白马空明上,青盖红旗灭没中。
十万军声西塞月,三千鲲浪北溟风。
乘槎有约终须去,见说银潢与海通。
这首诗描绘了壮观的潮水景象,通过“彊弩驱潮水为东”一句,生动展现了潮水汹涌澎湃的动态美。接下来,“昔年此地识英雄”则暗示了此处曾是英雄辈出之地,暗含历史的厚重感。诗人接着描述了潮水退去后,昔日的素车白马已不复存在,而青盖红旗也消失在潮水中,形象地表现了时间的流逝和物是人非的感慨。
“十万军声西塞月”一句,将潮水的气势与军事场景相结合,仿佛十万大军在月光下激战,营造出一种壮阔而又神秘的氛围。“三千鲲浪北溟风”进一步放大了潮水的力量,比喻为三千巨浪在北溟之风的推动下翻滚,展现了大自然的雄伟与力量。
最后,“乘槎有约终须去,见说银潢与海通”表达了诗人对探索未知世界的渴望,以及对宇宙广阔无垠的想象。乘槎(传说中的木筏)前往银河与大海相通之处,寓意着追求知识、探索宇宙奥秘的决心和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潮水为线索,巧妙地融合了自然景观、历史回忆、军事场景和宇宙想象,展现了诗人对壮丽自然和深邃宇宙的赞美与向往,同时也蕴含了对时间流逝、英雄事迹和人类探索精神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