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台高下入清秋,林木萧萧叶有声。
回首西风几兴废,夕阳古寺是梁城。
吴时风景楚郊原,终古青山对郭门。
舰浦萧条陈郡废,寒鸦数点集孤村。
子城仍是旧时军,雉堞参差锁暮云。
惆怅九原不可作,刘伶坟对杜康坟。
遥塘飒飒响寒芦,觌面双峰近可呼。
独自归云庵外立,一钩新月照前湖。
楼台高下入清秋,林木萧萧叶有声。
回首西风几兴废,夕阳古寺是梁城。
吴时风景楚郊原,终古青山对郭门。
舰浦萧条陈郡废,寒鸦数点集孤村。
子城仍是旧时军,雉堞参差锁暮云。
惆怅九原不可作,刘伶坟对杜康坟。
遥塘飒飒响寒芦,觌面双峰近可呼。
独自归云庵外立,一钩新月照前湖。
此诗描绘了古城墙上的秋日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首句“楼台高下入清秋”,开篇即展现出一种高远而清冷的氛围,楼台在秋色中显得格外挺拔,仿佛与天空融为一体。接着,“林木萧萧叶有声”一句,通过落叶的声音,进一步渲染了秋天的寂静与萧瑟。
“回首西风几兴废,夕阳古寺是梁城。”诗人回望过去,感慨历史的变迁,西风中,古寺依然屹立,见证着岁月的更迭。接下来,“吴时风景楚郊原,终古青山对郭门。”将视角拉远,描绘出古代的风光与自然之美,青山绿水,构成了一幅永恒的画卷。
“舰浦萧条陈郡废,寒鸦数点集孤村。”诗人又转向对战争遗迹的描述,舰浦的荒凉与陈郡的废弃,以及孤村中聚集的寒鸦,都暗示着历史的沧桑与战争的残酷。最后,“子城仍是旧时军,雉堞参差锁暮云。”子城虽仍在,但已物是人非,城墙上的雉堞在暮云中若隐若现,增添了几分悲凉与无奈。
整首诗通过对古城墙及其周围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自然美景和战争痕迹的感慨,以及对逝去时光的怀念。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情感深沉而不失哀婉,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情感底蕴。
天台邦公,善琴与诗,时称僧之雄。
琴尽古意,诗得古风。
自云天圣景祐中,踪迹犹飘蓬。
大淮南北,长江西东。
人之奇者必就见,景之胜者多游从。
尔来五六载,不与当时同。
发白体且瘦,所适多疏慵。
却担一枝筇,归老天台峰。
戊辰岁历长,两春一逢腊。
上瑞兆丰年,同云弥六合。
初如天马来,奔入银河蹋。
梁苑客后至,郢楼曲难答。
锦绣方还里,樽罍喜开阁。
光照孙康书,寒恤袁安榻。
但爱川陆平,不问瑶珉杂。
扁舟欲泛剡,凛气若浮漯。
龙图屡烹试,风腋顿爽飒。
明月交清辉,绛笼不燃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