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到苏州未到常,惠山孤秀蔚苍苍。
一峰飞下如奔马,万木深围古道场。
锡骨中空都是乳,玉泉致远久偏香。
眠云跂石梁溪叟,恨杀风烟隔草堂。
已到苏州未到常,惠山孤秀蔚苍苍。
一峰飞下如奔马,万木深围古道场。
锡骨中空都是乳,玉泉致远久偏香。
眠云跂石梁溪叟,恨杀风烟隔草堂。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雪后的惠山游历之景,通过对山川、石骨、乳玉泉水等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之情。全诗语言生动,意境幽深,充分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首句“已到苏州未到常,惠山孤秀蔚苍苍”直接点出了行程和目的地,同时也为全诗设定了一种静谧而又神秘的氛围。"孤秀"二字形容惠山之美,不仅是外在的美丽,更有内在的气质。
“一峰飞下如奔马,万木深围古道场”则通过动态和静态的对比,展现了山势的雄伟与自然景观的层次感。"奔马"形象生动,传达出山峰飞泻而下的力量与速度,而“万木深围”则营造了一种幽深静谧的氛围。
接着,“锡骨中空都是乳,玉泉致远久偏香”进一步描绘了惠山中的奇石异水。"锡骨"和"乳"的结合,不仅形容了石头的坚硬与乳白色彩,也暗示着其内涵丰富。而"玉泉"二字则传递出泉水的清澈与甘美,"久偏香"更增添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末句“眠云跂石梁溪叟,恨杀风烟隔草堂”中,“眠云”、“跂石”等动作描写展示了诗人与自然亲近乃至一体的情感,而“梁溪叟”则是一种闲适自得的生活态度。"恨杀"二字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怀念,"风烟隔草堂"则是这种情感的具体写照。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描绘了一场雪后惠山之行,更通过景物描写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
鹏抟万里馀,不如沙上凫。
凤翔千仞表,不如屋上乌。
凫雏能傍母,慈乌能反哺。
鹏凤虽高举,二鸟之不如。
我为浮名累,别母来京都。
定省一以旷,音问亦云疏。
不胜孺慕情,泪下沾衣裾。
如何天性恩,乃为名利渝。
拂衣便东归,慰我堂上慈。
怀哉凫与乌,吾与尔为徒。
根自苏台徙,阴生蒋径幽。
当空炎日障,倚槛碧云流。
未展心如结,微舒叶渐抽。
琐窗迷翠黛,张幕动青油。
书借临池用,光分汗简留。
流甘掩中土,为绤衣南州。
只益莓苔润,翻令蕙若忧。
荷风同委露,梧叶共鸣秋。
梦境知谁得,人生似尔浮。
漫劳弹事苦,终日傍林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