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抟万里馀,不如沙上凫。
凤翔千仞表,不如屋上乌。
凫雏能傍母,慈乌能反哺。
鹏凤虽高举,二鸟之不如。
我为浮名累,别母来京都。
定省一以旷,音问亦云疏。
不胜孺慕情,泪下沾衣裾。
如何天性恩,乃为名利渝。
拂衣便东归,慰我堂上慈。
怀哉凫与乌,吾与尔为徒。
鹏抟万里馀,不如沙上凫。
凤翔千仞表,不如屋上乌。
凫雏能傍母,慈乌能反哺。
鹏凤虽高举,二鸟之不如。
我为浮名累,别母来京都。
定省一以旷,音问亦云疏。
不胜孺慕情,泪下沾衣裾。
如何天性恩,乃为名利渝。
拂衣便东归,慰我堂上慈。
怀哉凫与乌,吾与尔为徒。
这首诗《归思》由明代诗人杨守阯所作,通过对比鹏、凤、凫、乌四种鸟类的不同命运,表达了诗人对家庭亲情的深切怀念和对名利的反思。
诗中以“鹏抟万里馀,不如沙上凫”开篇,将鹏鸟翱翔万里的壮丽景象与沙上的鸭子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追求远大目标与安于平凡生活之间的抉择。接着,“凤翔千仞表,不如屋上乌”进一步强调了高飞与低栖的对比,暗喻了社会地位与日常生活的价值取向。
“凫雏能傍母,慈乌能反哺”两句,赞美了小凫跟随母亲、小乌鸦反哺父母的孝顺行为,以此反衬出鹏、凤虽高飞却不及这两者在亲情方面的表现。这种对比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对家庭亲情的珍视和向往。
“我为浮名累,别母来京都”点明了诗人的处境,他为了追求虚名而远离家乡,来到繁华的京都,但内心却充满了对母亲的思念和对家庭的眷恋。
“定省一以旷,音问亦云疏”描述了诗人因忙于名利而无法常回家看看,与母亲的联系也变得稀少,表达了深深的遗憾和愧疚之情。
“不胜孺慕情,泪下沾衣裾”直接抒发了诗人对母亲的思念之情,泪水打湿了衣襟,形象地描绘了内心的痛苦和哀伤。
“如何天性恩,乃为名利渝”提出了对名利的反思,质疑为何天性中的孝顺与爱被名利所取代,表达了对道德价值观的思考。
最后,“拂衣便东归,慰我堂上慈”表明了诗人决心放弃名利,回归家庭,以实际行动来慰藉母亲的慈爱之心,体现了对家庭亲情的重视和对传统美德的坚守。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通过对不同鸟类的对比和对个人经历的反思,深刻地表达了对家庭亲情的渴望和对名利的审视,展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关怀和道德追求。
佳节明朝九。彩舫凌虚,共醉西风酒。湖光蓝滴透。
云浪碎、巧学波纹吹皱。
碧落杳无边,但玉削,千峰寒瘦。
留连久,秋容似洗,月华如昼。
回头南楚东徐,暝霭苍烟,处处空刁斗。
山公今健否。功名事、付与年时交旧。
白发苦欺人,尚堪插、黄花盈首。
归去也、东篱好在,觅渊明友。
正愁予,可堪去马便騑騑。拟折一枝。堤上万垂丝。
离思无边,离席易散,落日照清漪。
苦是禁城催鼓,虚床难寐,梦魂无路归飞。
陡寒还热,急雨随晴,化工无准,将息偏难,更向分携处、立多时。
吟鬓凋霜,世味嚼蜡,病骨怯朝衣。
我有一壶风月,荔丹芝紫,约君同话心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