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洛阳道二首·其一》
《洛阳道二首·其一》全文
南北朝 / 江总   形式: 乐府曲辞  押[萧]韵

德阳穿洛水,伊阙迩河桥。

仙舟李膺棹,小马王戎镳。

杏堂歌吹合,槐路风尘饶。

绿珠含泪舞,孙秀彊相邀。

(0)
翻译
船穿过洛水经过德阳,伊阙靠近河边的桥梁。
神仙般的舟由李膺划动,小马配上王戎的马镳。
杏树下的堂中歌声乐声汇集,槐树夹道的路上风尘繁忙。
绿珠含着泪水跳舞,孙秀强硬地邀请她。
注释
德阳:地名,指德阳江边地区。
洛水:黄河的支流,在中国河南省。
伊阙:地名,即龙门山口,位于河南洛阳南郊。
河桥:横跨在河上的桥梁。
仙舟:形容舟船优雅如仙境之物。
李膺:人名,此处可能借指高雅之士。
棹:划船的桨。
小马:此处可能指装饰华美的马。
王戎镳:王戎,人名,西晋名士,镳指马勒,代指马具。
杏堂:种有杏树的殿堂,也可能指学馆,因古代常在杏树下讲学。
歌吹:歌声与乐器声。
合:汇集,一起。
槐路:两旁植有槐树的道路。
风尘饶:形容路上行人车辆多,尘土飞扬。
绿珠:人名,古代美女,此处代指美丽的舞者。
含泪舞:带着泪水跳舞,形容被迫或悲伤。
孙秀:人名,此处可能指强迫他人的人物。
彊相邀:强行邀请,带有强迫意味。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洛阳城中春日游宴图景。开篇“德阳穿洛水,伊阙迩河桥”两句,设定了场景,德阳是古地名,位于今河南洛阳,以其丰美著称;伊阙,即伊阙山,是洛阳城中的一座山,因其形似牛,所以又被称为“伊阙”。这里通过对洛水和伊阙山的描写,为读者勾勒出一幅繁华而静谧的古城风光。

紧接着,“仙舟李膺棹,小马王戎镳”两句,以动人的笔触展现了当时的豪华游宴。仙舟、小马都是当时贵族或官员享用的交通工具,而“李膺棹”和“王戎镳”则是两人名,可能指的是当时的重要人物或者诗人意中的人物象征,他们在这场景中的出现,增添了一份超凡脱俗之感。

“杏堂歌吹合,槐路风尘饶”两句,则描绘了洛阳城内文雅的生活情趣。杏堂可能是当地的一个文化场所,人们在这里聚会,共同享受诗书和音乐;而“槐路风尘饶”,则形象地表达了春日里细腻的风光,以及那种难以言说的闲适与自得。

最后,“绿珠含泪舞,孙秀彊相邀”两句,更是将诗意推向高潮。绿珠,即绿珠仙女,是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仙女,她在此处的出现,无疑为这场景增添了一抹神秘与梦幻色彩;而“孙秀彊相邀”,则可能指的是当时文人的交往,或者是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风光、人文活动以及仙境般的描写,构建了一个既有现实生活情趣,又带有一丝超脱凡尘意境的艺术空间。

作者介绍

江总
朝代:南北朝   字:总持   生辰:519~594

江总(519~594)著名南朝陈大臣、文学家。字总持,祖籍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出身高门,幼聪敏,有文才。年十八,为宣惠武陵王府法曹参军,迁尚书殿中郎。所作诗篇深受梁武帝赏识,官至太常卿。张缵、王筠、刘之遴,乃一时高才学士,皆对江总雅相推重,与之为忘年友。侯景之乱后,避难会稽,流寓岭南,至陈文帝天嘉四年(563)才被征召回建康,任中书侍郎。陈后主时,官至尚书令,故世称“江令”。任上“总当权宰,不持政务,但日与后主游宴后庭”,“由是国政日颓,纲纪不立”(《陈书·江总传》)。隋文帝开皇九年(589
猜你喜欢

游石瓮寺

飞泉自有迎客意,声到山前入人耳。

泉声引行不知疲,石路硗确折屐齿。

长安睫满车马尘,林岩夜夜来梦寐。

云烟郊原铺古图,心眼开快明如洗。

渭流屈曲成大篆,书破野色为绿纸。

丘墟沉吟古兴废,秋风正入红树起。

折碑断垣卧荆棘,意思纷乱不可理。

穷幽更下苍崖根,把酒坐听潺湲醉。

山花似欲劝苦饮,时散清香入人鼻。

奔走恨不身长游,喜写姓名藏薜荔。

(0)

玉楼春·其六

可怜翡翠随鸡走。学绾双鬟年纪小。

见来行待恶怜伊,心性娇痴空解笑。

红蕖照映霜林表。杨柳舞风腰袅袅。

衾馀枕剩尽相容,只是老人难再少。

(0)

髑髅颂

黄沙枯髑髅,本是桃李面。

如今不忍看,当时恨不见。

业风相鼓击,美目巧笑倩。

无脚又无眼,著便成一片。

(0)

赠朱方李道人

颧骨横穿寿门过,年比数珠剩三颗。

横吹铁笛如怒雷,国初旧人惟有我。

(0)

题李亮功家周昉画美人琴阮图

周昉富贵女,衣饰新旧兼。

髻重发根急,妆薄无意添。

琴阮相与娱,听弦不观手。

敷腴竹马郎,跨马欲折柳。

(0)

姨母李夫人墨竹二首·其二

小竹扶疏大竹枯,笔端真有造化炉。

人间俗气一点无,健妇果胜大丈夫。

(0)
诗词分类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诗人
柳贯 宋濂 吴伟业 晁冲之 李昴英 蒋春霖 霍韬 田锡 谭处端 刘黻 贾似道 文廷式 程垓 林旭 舒亶 张九龄 真德秀 纪昀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