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耕钓窟,左右利名津。
倚遍阑干曲,知几有几人。
东西耕钓窟,左右利名津。
倚遍阑干曲,知几有几人。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田园图景。开篇“东西耕钓窟,左右利名津”两句,勾勒出一片被河流环绕的土地和人们在此进行农业活动的情形。“东西”指的是东西方向,“耕钓窟”则是古代农作中的一个重要过程,意指开垦田地以备耕种;“左右利名津”则形容两岸有便捷的小溪或河流,可以方便灌溉农田。这些细节展现了诗人对农业劳动的观察和赞美。
接下来的“倚遍阑干曲,知几有几人。”两句,则描写诗人漫步在弯曲的小路上,对沿途景物进行细腻的观察。这里,“倚遍”意味着诗人不仅是简单的经过,而是在这些地方驻足留连,仔细欣赏;“阑干曲”则是那些围墙和栏杆旁边蜿蜒的小道,它们引领着行者穿梭于自然与人文景观之间。“知几有几人”表达了诗人对周遭环境的感受和思考,似乎在询问或探寻这些美丽场所背后的人文故事和情感纽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生动的情感抒发,展现了一种宁静祥和的田园生活,以及诗人对此种生活的向往与赞叹。
尺幅谁图写,块礧寄其胸。
超然与物,无忤绰有阮嵇风。
讵识渭滨严濑,多少文经武纬,只在卷舒中。
暂尔谢尘网,分付白云封。一溪水,千丈壁,万株松。
烟波浩渺,收拾钓艇与诗筒。
莫问蚁王鹿逐,但看鸟婚花嫁,变态亦何穷。
放眼乾坤大,海阔复天空。
姑妄言之,姑妄听之,莫笑狂生。
看长杨献赋,人传才子;沉香侍宴,词谱新声。
台殿丝纶,封疆保障,振旅还朝奏荡平。
功成日,羡燕然勒石,麟阁题名。拂衣早遂归耕。
遇花月常教醉不醒。更选妓徵歌,金钗环绕;
谈天炙谷,珠履纵横。
五世簪缨,百年耆耇,枣进安期證上清。
心方足,但前因未种,一事无成。
江南见麦秀,已迟春之杪。
青齐见麦秀,正及初夏早。
冀北风候夙所知,麦秀孟夏婪尾时。
更闻闽粤当此际,早充饼饵供晨炊。
自南自北皆吾民,乘时因地力作勤。
歉多丰少良苦辛,歉为忧愁丰为欣。
欣不藉人慰,愁亦无人分。
控辔见此含含者,不令蹂躏驰车马。
老翁鞠?道旁跽,停鞭一问资生计。
翁言昨岁被偏灾,幸望麦收无麦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