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中分界,刘曹角逐时。
四方成鼎势,惟有此城宜。
南北中分界,刘曹角逐时。
四方成鼎势,惟有此城宜。
这首诗名为《宜城》,由明代诗人王缜所作。诗中描绘了宜城作为战略要地的独特地位,以及其在历史上的重要性。
“南北中分界”,开篇即点明宜城位于地理上的重要位置,是连接南北的重要通道,具有天然的地理优势。“刘曹角逐时”,借用了三国时期刘备与曹操争雄的历史背景,暗示宜城在历史上曾是兵家必争之地,见证了无数英雄豪杰的较量与风云变幻。“四方成鼎势,惟有此城宜”,进一步强调了宜城的战略价值,它如同古代三国时期的鼎立之势,成为四方势力争夺的关键所在,而这样的地理位置使得宜城显得尤为适宜,成为了历史长河中的一个独特存在。
整首诗以简洁有力的语言,勾勒出宜城在历史与地理上的双重重要性,既展现了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又蕴含了丰富的历史韵味,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沉的历史感和空间感。
昔予祇皇役,弭节苏门山。
展眺孙登祠,薄暮松扉关。
凄风振林木,䬃䬃流区寰。
如聆长啸音,来彼白云间。
又如见青蓑,囊琴弄潺湲。
缅怀沈冥志,上与沮溺班。
一别期再游,欲往途路艰。
临图起遐想,延伫久忘还。
朝涉洪流,夕步江皋。凯风吹衣,游子心劳。
岸则有藻,江则有鱼。我钓我采,荐之中厨。
昔曳里布,以献以舞。今也则亡,敢曜斯组。
繄祭五鼎,厥养乃三。禄不逮存,哀哀孰堪。
上冢爇黄,下冢回首。嗟嗟游子,行役已久。
暧暧暮光,萧萧白杨。永怀二人,曷也可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