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么何从到上方,敢将唇吻犯堂堂。
但知射影求阴中,可笑当年不自量。
鲎目苦遭蚊喙聒,象蹄犹畏鼠牙伤。
须臾性命随翻手,蛮触应难望故乡。
么么何从到上方,敢将唇吻犯堂堂。
但知射影求阴中,可笑当年不自量。
鲎目苦遭蚊喙聒,象蹄犹畏鼠牙伤。
须臾性命随翻手,蛮触应难望故乡。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夏日游连江石门时,坐在林下感受到的景象与心境。开篇“么么何从到上方,敢将唇吻犯堂堂”两句以拟人化的手法,形容蚊虫的行进和大胆,仿佛它们在挑战什么不可触碰的禁忌。紧接着,“但知射影求阴中, 可笑当年不自量”表达了诗人对这些小生物贪图享乐、不知自我尺度的嘲讽。
下片则转向具体描绘蚊虫的骚扰和自己对往昔岁月的反思,“鲎目苦遭蚊喙聒,象蹄犹畏鼠牙伤”写出了蚊虫如何在水中纠缠鱼类,象牙因怕老鼠而受到伤害,通过这种自然界的小生物间的相互作用,反映出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诗人由此感慨,“须臾性命随翻手”一句,则表达了生命无常、转瞬即逝的哲理。
最后,“蛮触应难望故乡”显示了诗人对于远方家园的怀念之情,尽管身处异地,但心系故土。全诗通过对蚊虫骚扰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和世事变迁的深刻感悟,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乡愁与悲凉。
从艺术表现上看,这首诗语言生动,想象丰富,通过对蚊虫等小生物的观察,展现了作者敏锐的观察能力和深邃的思想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