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读书,空洞一无有。
羡君常斋居,散帙满前后。
开编试寻绎,阅岁行自富。
从横画图出,次第宫商奏。
汪洋畜江河,眇莽包林薮。
兴亡数千岁,络绎皆在口。
顾念今所知,颇觉前日陋。
我家亦多书,早岁尝窃叩。
晨耕挂牛角,夜烛借邻牖。
经年谢宾客,饥坐失昏昼。
堆胸稍蟠屈,落笔逢左右。
乐如听钧天,醉剧饮醇酎。
自从厌蓬荜,误逐功名诱。
初心一漂荡,旧学皆榛莠。
失足难遽回,抚卷长自诟。
幸君无事年,谓可终身守。
春耕不厌深,秋穫当自受。
金玉或为灾,诗书岂相负。
人生不读书,空洞一无有。
羡君常斋居,散帙满前后。
开编试寻绎,阅岁行自富。
从横画图出,次第宫商奏。
汪洋畜江河,眇莽包林薮。
兴亡数千岁,络绎皆在口。
顾念今所知,颇觉前日陋。
我家亦多书,早岁尝窃叩。
晨耕挂牛角,夜烛借邻牖。
经年谢宾客,饥坐失昏昼。
堆胸稍蟠屈,落笔逢左右。
乐如听钧天,醉剧饮醇酎。
自从厌蓬荜,误逐功名诱。
初心一漂荡,旧学皆榛莠。
失足难遽回,抚卷长自诟。
幸君无事年,谓可终身守。
春耕不厌深,秋穫当自受。
金玉或为灾,诗书岂相负。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所作的《张恕寺丞益斋》,诗人以赞美的口吻描绘了友人张恕斋居读书的场景,表达了对知识积累和学问深思的敬佩。诗中通过“常斋居”、“散帙满前后”描绘了张恕勤奋好学的形象,而“开编试寻绎”、“阅岁行自富”则强调了读书带来的丰富与智慧增长。诗人感慨自己早年虽也刻苦读书,但后来因追求功名而偏离了初衷,学业荒废,如今只能自责。他鼓励张恕坚守学问,认为读书如同春耕秋收,虽然可能遭遇外界诱惑,但诗书不会让人失望。
诗中流露出对学问的热爱和对功名利禄的反思,体现了苏辙对于读书人品格修养的重视,以及对回归纯真学术生活的向往。整体风格质朴,情感真挚,富有哲理。